古時候因為氣候與貧困的問題,居住在雲省邊疆的少數民族經常會有遷徙的現象,畢竟都是看天吃飯的。
而古時候的米地,正處於墨江、鎮沅、新平三縣相交的地方,古代的行政區域劃分的並不那麼嚴謹,再加上此地地處偏遠,用現代的話來講,這就是妥妥的「三不管」地區。
雖然是三不管,但其實此地的地理位置隨著茶馬古道的興起,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來來往往的車馬商隊只要想西行,大多都會路徑此地,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
而人一多了,信息流通的就會變快,所以這裡的居民不僅認識到了茶葉這個好東西,也通過來來往往的商隊意識到了此地的茶品質特別好。
所以,米地的茶就漸漸有名起來了,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商人甚至管理者的注意,這才導致了米地的成名。
楚孑在查證完歷史之後,早已對這個傳聞中自古就出產好茶葉的地方心神嚮往了,二師兄也不能免俗。
可他們沒想到這次竟然走了大運,竟然撞上了米地幾個月才開一次的大集。
楚孑的家鄉沒有趕集的傳統,而二師兄自小生長在大城市,也從沒見過趕集,因此兩個人直接看興奮了,在人群中竄來竄去,如同小孩一般,引得李文苦笑不已。
米地的茶出名,而集市也很出名,這習俗從很早以前就有了。
最早的時候,當地的集市名叫「趕草皮街」,所謂的「草皮街」指的就是一種大家約定俗成的趕集形式——當時居住在附近縣、村的居民,每到特定的日子,便會找一塊交通方便、距離折中、地勢平坦的草壩子(土街道),大家帶來各家各戶的特產,或者多的東西,來以物易物,或者換一些錢財。
後來,隨著當地在茶馬古道的加持之下,大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裕,家裡的餘糧、余錢也越來越多,這樣的「草皮街「也越來越多。
這就導致了大家不知道何時開草皮街,也不知道每次開的草皮街在哪,造成了各種混亂。
而且,大家開始都往一些富貴的村子涌,而那些相對貧困的村子就無人問津了。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當地的山民便自發地組織了起來,按照天干地支,子丑寅卯等等的順序排列,輪流開辦集市。
這樣一來,大家只要記住順序,便不會再走錯了,而且那些相對沒有那麼富裕的村寨也有開集市的時候,進一步實現了共同富裕。
漸漸地,當地人為了區分不同村寨的集市,就給它們起了別的名字,比如趕牛街、趕鼠街、趕虎街之類的,便漸漸區分開來了。
當然,這樣的大集市不僅能讓大家交換商品和特產,還在當地居民,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心裡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