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清源村有古茶樹,也應該有應運而生的文化。
但這文化怎麼卻成了一種「禁忌文化」,反而不讓碰這些古茶樹呢?
從瀾蒼和墨江就能看出來,茶文化雖然多,但幾乎都是由少數民族發起的,畢竟如同布朗族、傣族等等少數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和茶文化的結合也是可以預計的,甚至說是相輔相成的。
但通過之前和毛村長聊天,楚孑知道清源村幾乎自古以來都是由漢族主導的。
漢族其實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是一個平平無奇但人口眾多的民族,其實和很多少數民族一樣,漢族也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只是因為現在這些傳統文化,比如春節、元宵節,比如婚禮中「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六禮,都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文化,讓大家已經忘了這其實是漢民族自帶的文化傳統了。
漢族同樣是有信仰的民族,從宗教方面來看,信奉佛教的人一直最多,但唐宋時期開始,道教「異軍突起」,哪怕到了明朝因為一些歷史原因,讓官方不再信奉道教,但民間信仰道教的人依舊很多。
而從神明體系方面來看,漢族更是有非常獨特的文化。漢族信仰多種神明,對於天有掌管天道的玉皇大帝,對於地也有土地公,還有山河湖川,也有山神,甚至每個方位都有自己的方位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類的。
通俗的來講,漢族其實並不想其他少數民族有那樣多所謂的「忌諱」,更多的已經形成了一種規矩文化,大家約定俗成的遵守著一些禮節和規則,更多時候不是問「為什麼不」,而是「為什麼這樣」。
而這這些所謂的規矩也通常並不是針對某一地點所設定的,大多都是根據人生的行跡而定,比如婚喪嫁娶,比如升學遷屋等等。
像清源村這樣針對古茶樹的文化,也並非是漢族的傳統文化,楚孑一時也無法判斷這個忌諱跟漢族這個民族沒有沒有什麼關係,或者僅僅是這裡的村子自發形成的一種「規則」。
楚孑想弄明白這種規則,於是便問毛村長:「咱們村有村志嗎?」
村志一般就是記錄整個村子歷史來龍去脈的文字記載,之前曾經在劉冰的村子裡幫了大忙,一般的村子都有留存。
但很可惜,毛村長搖了搖頭:「我們這裡沒有這種東西。」
楚孑「哦」了一聲。
一個連村志都沒有的村子,卻依舊保有某些忌諱……
「不過,」毛村長補充道,「我們這兒有個廟,是好久以前就在的了。」
「什麼廟?」
「應該是個山神廟,但現在已經沒人去拜了,」毛村長說道,「裡面有些壁畫啥的,但都保護的很不好。」
「好吧。」
看來是個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