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煦澤聽著金旭堯侃侃而談,道:「大康不只有本王一個藩王,其他藩王在封地同樣說一不二,他們為何沒有辦學?」
要知道太學已經辦了二十多年,但至今仍然只有一個太學,沒有一個地方書院。
金旭堯正色道:「王爺說錯了,真正在封地說一不二的只有王爺一人。其他藩王有的還沒有站穩腳跟,有的向地方家族妥協,把軍政大權交了出去,一心享樂,即便做得最好的也只是和地方家族共同管理封地,凡是重大決策都要受到封地家族掣肘。」
凡事有利有弊,高平地處偏僻,貧瘠困苦,所以這裡的家族勢力並不強,哪怕是三大家族在陵州都排不上號,更別提在整個大康了,雲煦澤這才能在數月內掌控高平。
雲煦澤又問:「你說父皇有心打破世家對知識的壟斷,那以父皇的強勢為何只辦了一所太學,卻沒有在各州辦學?」
金旭堯道:「聖心難測,在下只是有些猜測。」
「說說看。」
「皇上應該察覺到了太學的缺陷,只有才名遠揚,博學多才的才俊才能入太學,而這等人通常都出自各大家族,如此一來太學還是世家的掌中之物,即便在各州建立太學一樣的書院,結果也不會有變化,還是會被各大家族壟斷。」
雲煦澤皺眉:「那你為何還建議本王辦學?」
金旭堯正色道:「在下建議王爺辦的並非像太學一般的書院,而是蒙學。」
「蒙學?」
「蒙學教導孩童識字明禮,這才是打破各大家族壟斷的根本之法。」
凡事從娃娃抓起。
金旭堯把重點放在蒙學上,確實是很好的突破點,尋常百姓和家族子弟的區別就是學習條件。
創辦蒙學,便意味著給予普通百姓學習條件,哪怕比不得家族子弟,但只要啟蒙便能明智,這麼多百姓總能出幾個媲美家族子弟的人才。
更何況,即便出不了什麼人才,能增加高平百姓的識字率也是極好的。
與此同時,雲煦澤也明白了金旭堯為何說只有他能辦學。
因為比起他想辦的職業書院,金旭堯提議的蒙學才是在挖各大家族的根基,世家肯定不會同意,只有徹底掌控高平的雲煦澤才能強制推行。
雲煦澤揉揉額頭:「高平有五縣數十個村莊,既然要啟蒙孩童,蒙學的數量不能少,哪怕每個蒙學只有一個教書先生,本王去哪兒找這麼多的教書先生?」
金旭堯早就想過這個問題:「王爺,蒙學的教書先生不需要有多大學問,只要熟讀啟蒙書籍便可,相對來說,啟蒙書籍更重要,因為每個孩童都要有一份啟蒙書籍。」
他的話已經很明顯了,得燒錢。
大康主要的啟蒙書籍有兩本,分別是《千字文》和《蒙求》。
聽著不多,也就兩本而已。
但要知道即便是最便宜的麻紙也不是尋常百姓用得起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康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只能靠人工抄書,讀書人的抄書費用可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