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出降,當然要做準備的,先是冊封,皇帝給女兒封做永平公主。然後是府邸、禮儀、嫁妝。據說,太子還要親自送妹妹出嫁。
大理寺有這一樁新聞,大家說得眉飛色舞,都在猜到時候會有什麼樣的熱鬧。
直到鄭熹等人下朝回來,才恢復了安靜。祝纓又拜見上官,然後才是把大理寺上下再走一遍,感謝大家在她養傷期間的問候。
即使與鄭熹談過,對自己的未來心中有數,祝纓干大理寺的活計也沒有偷工減料,該處理的處理,又把這兩個月的案卷調了來看,以期做到心中有數。從面上看,除了人變得更沉穩了些,她與以前沒有什麼區別,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以不久的將來會隨著上司一同調任的人。
有了鄭熹的話,祝纓也給鄭熹做準備。除了蘇匡之外,她還給鄭熹準備了一份名單——幾乎把所有空缺都給填滿了。填不滿的也標註出來,包括吏員的缺額。
三天之後,這份名單準備好了,她拿去給鄭熹看。
鄭熹問道:「這是什麼?」
祝纓道:「要是能預先將來誰掌大理就好了。」
如果是自己人呢,就留些空缺,人家手裡也好有根蘿蔔能釣著驢子拉磨。如果不是自己人,那就先把所有的缺都填滿,看他能玩什麼花活。
鄭熹笑罵:「狡獪!」他對大理寺也有類似的想法。祝纓跟他想到一起了,回來就給準備上了,真是太合他的心意了。
他還是把這份單子給收下了,仔細讀著,然後指著其中幾人,給祝纓講一講:「這個不要動。那個我把他調走……」又讓祝纓把吏員給填滿,這一部分他不管。
過不數日,鄭熹果然把左司直調成了丞,又把蘇匡升做了司直。然後鄭熹又與裴清做了一次長談,接著與冷雲聊了聊,慢慢地將大理寺缺員的名額填了個大概。祝纓看得出來,新增的人員里有了裴清與冷雲的意思。
日子緩慢地過,很快又到了要準備冬季用炭的時候了,祝纓還是照著以前的樣子準備。大理寺的待遇也讓新來的官員感到了詫異——難道大理寺竟是個非常富裕的地方麼?
秋去冬來,鄭熹這裡加緊準備著,皇帝那頭如預料的那般將鄭熹調走了!
…………——
皇帝非常鄭重地把鄭熹叫過來:「七郎,你在大理寺多久了?」
鄭熹已有了準備,答得非常的從容。果然,皇帝說:「大理寺你做得很好,現在另有一件要事,非你不可。」
鄭熹問道:「不知是什麼事?」
皇帝笑道:「東宮詹事年老,總病著,耽誤事兒。你去詹事府吧。旨意這兩天就下來。一定不要辜負我的期望啊!」
皇帝,鄭熹的好舅舅,把那麼大個兒一個外甥調去東宮給太子當詹事了!
鄭熹幾乎失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