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都想好了,他瞄的不是祝纓的位子,而是另一處的禮部的一個缺。
他開始還擔心段琳的安排未必奏效,鄭熹還得出招,哪知王雲鶴接手了!政事堂居然站在了他這一邊。雖然兒子也算是「年輕官員」,不過他兒子老實,也不生事,上回鬧事的也沒有李彥慶,應該不會被派出去。
這邊老子算盤打得山響,那邊兒子炸了個大雷:「我去。」
等李澤知道的時候,李彥慶的奏本已經遞了上去了。老子出的主意要年輕官員出京,兒子跟著上本請求出京,李彥慶的上司自然認為這是李澤的計劃,想都沒想就順利讓李彥慶把奏本遞了上去,他沒攔。鍾宜是禮部尚書,李彥慶的事對他而言太小,他也沒管。
政事堂的名單原本里沒有李彥慶。
陳巒詫異地說:「他倒是有些氣性啊。」
施鯤道:「怎麼?難道不是他父親的安排?」
陳巒搖頭:「這孩子有些執拗。總覺得祖父續弦不妥。犟上了。」
施鯤道:「倒是知道廉恥。」
「只是性子有些痴,我就沒安排他,讓他安安穩穩在京。不想他竟有這等志氣。」
施鯤道:「那就加上吧。」
王雲鶴道:「給他擇一個合適的地方吧。」
陳巒指著李彥慶的名字,道:「調令就從他開始吧!」
三人默契一笑,一時惺惺相惜。
三人給李彥慶選的地方不好也不壞,離京城也不近,跟李家的任何一個親朋故舊也不沾邊兒。完全是一個沒有太多的關係,系自己跑吏部送大禮才能得到職位的普通人很有可能得到的縣。縣也不富貴,是個中縣,戶口數不過萬。
怎麼看,都不像是個親爹給計劃好了的事兒。
不少人一頭霧水:難道不是李澤的計劃?
…………
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事從王雲鶴開口起,就不是李澤的計劃又或者是別的什麼人的陰謀了,它已然變成了政事堂的事。
政事堂三位各有心思,也各有自己的親近人,做到丞相了,除了安插私人、栽培學生、提攜意氣相投的後輩,都多少有一些為國的公心與格局。
李澤一提,王雲鶴先觸動肚腸,與另兩位含蓄地表示:「京城有點兒亂,年輕人不懂事兒,別在這個時候留在京里,一時氣憤上頭犯了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