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便將蘇匡的案子和豐堡的案子都說了,又說了政事堂叫她回來解釋,自己如何去了大理寺和御史台,怎麼讓他們抄了帳去等等。
陳巒點點頭:「王、施二位還是愛護後輩的。你呢?有什麼打算?」
祝纓道:「晚輩是前年外放的,今年是第三個年頭了,想想有許多事情還沒做完,就具本請再連一任福祿縣令,陛下已然准了。」
陳巒拍著膝蓋道:「做得對呀!要踏實地干。唉,你一個孩子家都知道遠離,我竟……」
「相公?」
當著她的面,陳巒吩咐道:「從明天起,收拾行裝,咱們也該回家啦!」
祝纓道:「您這是什麼意思呀?」
陳巒道:「你看這京城,適合久留嗎?」
「這……」祝纓知道他是誤會了,說,「晚輩是因為有事。」
陳巒搖搖頭:「喏,熱炭盆里一大塊兒赤金,炭火永不熄,伸手,不伸手?」
祝纓想了一下,道:「得看我想不想要。」
陳巒道:「如果想要呢?」
「我找個火筷子吧。」
陳巒笑得驚天動地:「是極!是極!伸不伸手、怎麼伸手,看要不要、看有沒有本事拿!沒本事、沒看清,一伸手進去就是燙得皮脫肉爛!你可要記住了呀!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後,都要記著自己現在的心。」
「是。」
「哎喲,我有點想拿,也想大郎能拿,我們現今都沒有火筷子。」陳巒說,「那還等什麼?」
他又看了祝纓一眼,說:「我看你第一眼就知道你會有成就,你一向也做得不錯。許多人,出身貧寒、年輕時卑微受過別人的蔑視,一朝得勢就易心胸狹窄過於自卑又有疑心病,好在你不是這樣的人。小祝啊,你現在也沒有火筷子。你種麥的事我也聽說了,是好事,還要踏實做下去,不可居功。那可不是你的火筷子。」
「是。」
陳巒道:「你沒弄明白。你的功績有了,你的幫手呢?要有頂用的幫手。光杆兒一個,屁用沒有,不能指望著別人『瞧你人不錯』過日子。」
祝纓道:「晚輩明白。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才能招來相應的人不是?雞窩裡養不出鳳凰,縱有,也往梧桐樹上飛了。好在晚輩可以連任,如今時間寬裕可以從容籌劃了。」
陳巒捋須笑道:「你是個有主意的人吶!很好!以後有事,不妨也多給我寫寫信,老了,想找人說話了。」
「是。只是不知寄往何處?晚輩正在催促戶部給撥麥種,好押運回去。」
陳巒道:「當然是送到家裡。」
他環顧了一下書房,自嘲地笑笑:「捨不得,捨不得。我雖請辭,又使人回家收拾宅院,這一拖二拖呀,又起了貪念嘍!不是你來,我幾乎要接著賴下去了。你什麼時候離開,我與你也走同路走一段,咱們做個伴兒,路上也有人說話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