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沒料到是這個答案,咂摸了一下味道,突然不生氣了,道:「你呀,出去幾年還是這副脾性、這個膽子,真會惹人生氣。說說,瑛族是吧?」
「是。瑛族一支,阿蘇家。」祝纓馬上接過話頭來。
皇帝又問王雲鶴:「奏本遞上來了?」
王雲鶴也答:「是,昨日遞過來的,臣寫的節略。」
「唔,我看一看再說,你們下去吧。」
一行人退了出去,王雲鶴道:「還是亂跑了。」
祝纓笑笑。
劉松年對著段嬰的背影翻白眼,對祝纓道:「有心眼兒別光顧著往正事上使。嘖!」
三說才說了兩句,裡面皇帝又叫祝纓進去——他翻出了奏本,但是有些事兒記得不清了,懶得再琢磨又把人喊了回去。
祝纓再次入內,又簡潔地將情況再介紹一遍,說瑛族的情況比較簡潔,因為之前多次上書講過了。再說這幾年福祿縣的現狀,這就說得詳細一些。再說一些自己這兩年的心得,將對王雲鶴講的也簡要地說了。
「當年陳大指點臣,如果好走,早就有人走了。」
「陳大?」
「陳萌。前頭陳相的兒子,與臣是同鄉,看臣年幼外任,故而提點一二。多蒙他不藏私,臣才能省了不少力氣。」
皇帝想了一下,道:「他也是個能幹的人,他父親更能幹。」
「是。陛下,那臣所請?」
皇帝笑了笑:「准了。讓政事堂議吧。」他本來就打算準了的,可惜那個瑛族的女子這回沒跟著進京來,如果來了就更好了。
皇帝下令,給了個粗略的指示:品級在正六品,散官的品級、名號按照朝廷已有的制度來,具體實職官稱名目由政事堂牽頭和戶部吏部等部門定。也甭分男女了,反正是蠻夷那邊的,能羈縻就行。皇帝現在只要安定,他又不傻,非得人現在跟朝廷一模一樣,那不是又要逼人造反麼?這一點他看得也很清楚。
這事兒是祝纓起的頭,所以議的時候她也得在場,從此,她得跟著大傢伙兒先上朝,再去政事堂吵架。鄭熹給的牙笏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第197章 高升
祝纓從皇城出來時神清氣爽,眼下只要把蘇鳴鸞的名位給定下來,她這一趟最主要的任務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薅著冷雲趕緊回去。一個刺史總不著家,像什麼話?冷雲在京城,又有點恢復紈絝樣了,這可不太妙啊。
她打著百八十個主意,回到家裡就調整了安排——明早上朝她得比以往起得更早才行!
並不是所有的散官都需要上朝,她有實職又有實務,地方官卻領了任務就得跟皇帝面前露個臉兒。祝纓回到家裡,面對關切的家人,只說了一句話:「一切順利,明天開始我得上朝。給我收拾一下,今天得去王相公、裴少尹府上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