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同道:「那也得聽上官之命呀!我看了看,這些人,亂七八糟的,說不定還沒我幹得好呢。不不不,我不是討官兒的。」
「你現在討也來不及了!我沒想換他們呀。」
顧同張大了嘴:「為什麼?他們的錯就近在眼前,很好的機會了。」
祝纓道:「我一來,就換掉了兩個,如今再換四個?六個全換了?南府之前是犯了什麼大罪嗎?要全都換了?能用則用,畢竟手熟。」
顧同欲言又止,他知道祝纓得做出政績來,政事堂對祝纓的期望是很高的,祝纓的任務也很重。要是手下不和諧,這得要浪費多少功夫?再說了,這幾個人屁-股都不乾淨!這群廢物,給老師提鞋都不配!跟這群廢物在一起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老師不值得更好的屬官嗎?換個好屬官,幹事更快更省力呀!
小吳反而有點理解,他說:「大人在福祿縣的時候也沒有全換的。有點兒小把柄拿捏著,幹活反而勤快。」最後一句他有點心虛,他就是最近犯了好幾回的傻這才老實了的。
祝纓道:「考考你們。」
顧同精神一振。
祝纓道:「縣與府,有什麼區別?就只看衙門。」
顧同道:「就是,大小?權責、管轄、品階、官吏人數,之類?喔!還有府衙不直接管各地。」
祝纓道:「還有一條。」
「縣衙里,只有縣丞、主簿等三、五人是官余者皆是吏啊!府衙里,主、副官之外主,六司等皆是朝廷命官。縣衙之內,考核評定皆在我手。府衙里,有司功專管。當然,主管也有資格評論,終究還要經司功之手。」
顧、吳二人都老實點頭,祝纓道:「既然是朝廷命官,就不能像小吏一樣任由我處分啦!」
顧同趕緊拿出筆來記。小吳跟他學著,也在腰間掛個袋子,也開始記。
祝纓道:「不要落到紙上。有些朝廷會忌諱的事情,都記心裡。」
兩人趕緊收了起來,又豎起耳朵來聽。
祝纓道:「六司都換了,屬官全由我指定?朝廷該先斥責我啦!如果是刺史府,官員的數目更多!哪裡能全由主官自己挑選裁換?得習慣跟不那麼靈便的人打交道,這樣還能安排得來,那才是真的磨練出來了。再說了,南府的官員也沒那麼糟糕,否則也不能撐下來,早出大案了。」
顧同低聲道:「黃十二郎案子也不小呀。」
「所以裘縣令這不是折了嗎?」祝纓說,「至於司功司法,他們平日裡小有訛錯我早有所預料了。真是個能人,除非得罪了朝廷哪位貴人,否則這個地方留不住。」
小吳點點頭,顧同一陣錯愕:「為什麼?」
祝纓道:「你的心裡,自己家鄉是最好的是不是?」
顧同明白過來了,心裡更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