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里的事務她都有安排,需要她親自處理的並不多,她便一頭扎進了糖坊中。
知府親自督辦,工匠們也不敢怠慢。祝纓平素愛惜民力,從不過度徵發,工匠們幹活的時候興頭也高。幹活的時候照例是不禁聊天的,有人說:「大人要弄這個做甚?要糖,或買或征他們匠人做就是了。」
也有人說:「大人要做什麼,哪是我們能弄明白的?趕緊幹完了,好接活計去。」
他們都猜不到祝纓是要做這項買賣,祝纓也不會親自去做這個,她還是照著賣橘子的思路,只賺房租等費用。工藝、買賣,還是要讓當地人自己來干。最開始,還是得選「聽話」的人來辦這件事。
糖的需求量必然是比橘子更大的,這樣能有更多的人有生計。
最需要體力的榨汁也不必全用人力,則婦女也可以干。餘下的活計雖然需要體力,普通健壯的婦人也能做。如此一來,像家裡那幾個寡婦一樣的婦人,即便沒了丈夫、沒有土地,也能有個去處養活自己。
此外一個問題就是甘蔗的種植也不能過份侵占耕地。好在稻麥兩季,能夠騰出一些土地了。物產又多了一項,頂好再開設個南府的同鄉會館,之前那位盧刺史,種麥的事兒欠自己一個人情,正好拿來用。
會館也還得是本地富商、士紳去辦,這次她更有經驗了,從一開始就吸取福祿的經驗教訓,讓主持者輪流當值,以防一家獨大。
糖與橘子不同,運輸的時候不必太考慮腐敗霉壞的問題,可以賣得更遠!
祝纓看了看項樂,道:「你大哥做家裡的買賣,你和三娘有什麼買賣做不?」
項樂道:「我們都將本錢交給大哥經營。」
祝纓道:「那我再給你們一樣買賣,你們用錢贖買。」
項樂用心聽了祝纓的話,小聲地說:「好是好的,別人會不會說大人任人唯親呢?」
祝纓笑道:「不然呢?總歸有個親疏遠近。一開始頂要緊的,交給別人我也不放心,你盯著。先賺它一筆之後,再將製法傳授給鄉親。」
項樂道:「既是大人的安排,小人聽命便是。製法是大人花了心思弄出來的,要傳授也該讓他們領大人的情。大人要不教,小人也不將製法教他們。且大人說出去,信的人才多。要是由小人來說,還有人擔心小人無事獻殷勤,要挖坑害他們呢。」
祝纓道:「多大點兒事。行,那就我來。」
項樂這話又提醒了她,不錯,如果一件東西由她來帶動,跟風的人肯定比項樂這樣的小商人家裡要多得多!
咦?既然如此,何不再借一些更有名氣的人,將南府糖的招牌打出去呢?!巧了,她認識好些個有名氣的人,京城可是能夠引動天下風潮之地呢!糖不能只在南府賣,得各處都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