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兒子說:「爹,您今天辛苦了,我這就給您傳飯去!」
孟弘的飯食也不賴,他吃了幾口,對另一個兒子說:「記下來,過年多備一張拜年的帖子,給祝家送過去。再備四色禮物,不輕不重就行。送的時候打聽一下,祝刺史什麼時候啟程,從哪裡走。」
「是。」
孟弘從袖子裡又掏出來一個信封往桌上一扔:「標記了收好。」
四個兒子面面相覷,兩個識字的要上前,最小的那一個機靈地搶先一步拿了:「是。標記什麼?」
孟弘冷漠地看了他一眼:「陸美。」
「是。」
孟弘很快吃完了飯,趕去衛王面前伺候。冷風一吹,小宦官手裡提著的燈籠不停地搖晃,光亮的範圍也隨之晃來晃去。孟弘攏著手,思忖接下來該怎麼辦。他是衛王府的宦官,當然是幫著衛王正位東宮最好。
衛王非嫡非長非愛,是有點難,但是其他人也不怎麼樣!還是有機會的!
可是要怎麼做呢?做官的人,凡出頭的必有過人之處,不會輕易就上了衛王這條船。眼下還是該將目光放到京官身上,尤其是禁軍。外任官員倒是不必太急,但是得留個引子。孟弘又想了一下,陸美不太可能向祝纓說明實情。
他親娘可不是陸美的親姑媽,同姓而已。
陸美當年回鄉不止是回家,還來尋了他,求情托請託到了他的面前。當時他也不是很在意這個「表兄」。他母親與陸美的父親都出了五服了,他少年家貧,也沒見著「舅家」怎麼幫忙。一場大水,父母為了他能有條活路,將他送上了人牙子買人的船。
同鄉是很重要的關係,陸美是同鄉,但同鄉不必非得是陸美。一個王府的管事宦官之一,撈一個三千里外的犯官,費力,也犯不上。他跟吏部的人也沒交情,為了陸美求衛王也沒必要。
但是拜帖他收下了,本來以為今天可以與祝纓套套交情,這張陸美的帖子也能拿出來當個佐證。哪知人家不接茬兒。
果然,都是難搞的人!
這些大臣!
孟弘的心情很不美妙。走著走著,他突然靈光一現:要是別人都不如殿下好,不就行了?
…………
祝纓的心情倒還算不錯。
孟弘是個有意思的人。這人大概是疏忽了,遠的不說,不久前她就來過京城。與現在許多刺史齊聚京城不同,那會兒她到京城還是比較顯眼的。當時不找她,現在想起來了?
小吳有一點不安的,他也在想要一個職位。他的心裡亂得很,腦子裡一會兒是京里的形勢,一會兒想這個人是王府的「大監」,剛才是他在陪著說話的,孟弘說著對祝纓的感謝與衛王對祝纓的欣賞,他也跟著附和了兩句。但是祝纓沒接孟弘這個話茬。
然後又想回自己的職位,又很怕祝纓答應了許多別人的請託,他的事情又要往後退一步。不是說祝纓說話不算數,而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哪怕只有兩個,那就有個先後。他有點不自信,王府宦官出手的禮物,應該很多吧?萬一有人會出更多呢?
瞻前顧後,小吳魂不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