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自從能上朝,就沒有自己主動提出過什麼,竇朋看皇帝,卻見皇帝一副並不驚訝的樣子。皇帝道:「何事?」
太子道:「臣請停建歧陽王府。」他的奏本不是自己寫的,是給他配的新詹事府的筆桿子寫的,從節儉、愛民,寫到天倫之樂,再盛讚皇帝對子孫的愛護之情,以及子孫不忍皇帝在百姓與子孫之間為難的孝心。還誇了幾句竇朋是出於忠心,是為了維護皇家的名譽。
大家都是好人!
然後是駱晟,他的內容與東宮大同小異,也是感謝竇朋的提醒,免得讓自家風評受損。同時又說,小夫婦遵守孝道,侍奉皇帝和太子夫婦。
公主和準新娘也有奏本,都是感激皇帝的愛護,準新娘的奏本里還有一句「希望能夠承歡膝下」,又寫母親永平公主在家經常思念皇帝,自己現在有機會替母親侍奉皇帝,內心十分願意。希望成全。
一聽就知道也是有人代筆。
皇帝感慨道:「都是好孩子。那便這樣吧。」
竇朋聽了這些,不等別人的目光照到自己的背上,流暢地舉步上前,先歌頌皇帝對百姓的體恤,再稱讚太子、公主的深明大義,最後把準新娘又狠狠地表揚了一番。配合得十分絲滑,差點讓人以為這是他與皇家做了一場戲。
鬼知道祝纓在說了要去解決這件事之後,就再也沒給他任何一句通知了!
一天,她辦完了!還沒跟自己套詞!
王雲鶴、施鯤只在心裡微微吃驚,懷疑是有什麼人給東宮支招了。到底這個人是誰,他們也不知道,橫看豎看,現在詹事府這幾塊料都不像是能幹出這種事的人。如果是以前,先太子的詹事鄭熹倒是有可能。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敏捷地對此事做出一個總結——大家都很好,所以這場婚禮也可以省許多事,日期就可以提前了。
他們開了頭,餘下的重臣也跟著歌功頌德一番,鄭熹一邊隨大流,一邊奇怪:這兩家哪裡來的這樣的謀士……咦?
散朝後,鄭熹沒有馬上出宮,而是等駱晟出來,與他說:「三郎今天到鴻臚寺應卯了麼?他從京兆府借了好些衙役,說是要尋找梧州來的信使,到現在還是沒有信兒麼?快到正旦了,街面上正缺人呢。」
駱晟忙說:「啊?哦!他每天早上都到了,再晚些他就要去四夷館了。我現在就過去看看,為七郎將話傳到。不過七郎,子璋一向是個心中有數的人,既然沒還,就是還有用,能不能再寬限幾天呢?」
鄭熹聽他維護祝纓,更加懷疑祝纓給他解決了不少難題,駱晟這大半年,風評越來越好,其中原因鄭熹心知肚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