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打的都是套路。
兩軍鏊戰之時,累利阿吐派人往更西,越過了北地的範圍,連克兩城,洗劫了一番。在第三座城前,被當地的刺史率兵民擋住了!
累利阿吐走的這條新線也不能說是新,乃是數百年前曾有人南下走過的。近來卻沒人這麼幹了。
因為它離西番比較近,而胡人與西番沒有結盟,互相也有些提防,這片地方是個緩衝。
擋住累利阿吐的刺史也不是外人,卻是鄭熹的表弟。表弟的父親是武將,表弟本人卻好文墨,走的是文官的路子。有個好舅舅,又有個好表哥,表弟仕途頗順。他今年四十,已做到了刺史。
朝廷發文來詢問祝纓、冷侯北地戰況如何,二人報上了戰況。朝廷一時無奈,只得抽調了部分禁軍往西。又命祝、冷二人務必拖住胡兵,要求明春主動出擊,牽制住胡人。放他們四處亂躥還得了?
祝纓與冷侯商量之後,便也派小股人馬突入胡人後路去攪動。
旁人動作皆不如祝青君,她起初領五百人,由她帶路、左突右轉,總是出奇不意地襲擊一些落單的部落。
祝纓為她表功,連升三級,冷侯十分眼饞這個小姑娘。思忖再三,沒好意思開口,但是提出來:「下回一同北上,我派一隊精銳與這丫頭合兵一處,她帶路,成不成?」
祝纓道:「先說好了,聽誰的。」
「行,聽她的。」
祝纓也給祝青君補充精銳,免得被冷侯那裡的兵比下去了。
祝青君與蘇喆關係極好,兩人謀定,打人都要分出個輕重來。總是累利阿吐、胡主的人挨打最凶,二王子、三王子、別部等人更容易被她放過。
她新年都是在邊境上過的,正月的時候,趙蘇在行轅給祝纓過生日,祝青君正帶人在風雪裡扎帳篷。
累利阿吐不得不應戰,他的處境變得艱難了一點。改革是有成效的,他再次劫擄兩城就是明證。但成果也是讓他不太滿意的,冷侯骨頭硬,祝纓這裡則是出奇招,讓他也不得安寧。
誠如祝纓所言,最後還是拼的兵馬糧草,累利阿吐消耗不起。
好在他調了一些三心二意的別部上前做炮灰,贏了,滅外敵,輸了,滅家賊。他總是不虧的。
胡主思之再三,下令給累利阿吐:「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南人的氣數還在,不是現在可以消滅的。不如議和。」
累利阿吐便建議:「縱使要議和,也不能這樣就議了。要將他們打痛!他們才會好好地談,接受一些條件。咱們這兩年也受了不少損失,須得從他們那裡補一些回來。」
胡主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決定親赴前線。
戰事一觸即發,冷侯緊張地排兵布陣,他親自到了祝纓行轅,與她商議:「各種跡象,大戰要來了。雖然朝廷要分兵,咱們須得合力。」
冷侯看得明白,祝纓分在軍事上的精力不如在民政上,而北地和大軍都需要祝纓管好民政,他便主動承擔起軍事上的大任來。
祝纓也不與他爭權,道:「您的計劃是?」
冷侯布置了兩道半的防線,自己為主力,祝纓的西路為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