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鄭熹背上冒汗,他知道,姚辰英說的並不是不可能。一時之間,他又懷疑自己這麼縱容是不是做錯了,要不要趁她還沒有成氣候就……
溫岳道:「幸虧、幸虧。軍中多有她曾經的部將,真要……恐怕……哪怕讓她孤身逃到西番,也是大患。」
鄭熹切齒道:「她最好一路向西,不要回頭!」
……——
祝纓在往南。
原本,林風來了,蘇晟、金羽、路丹青也陸續趕到,只有蘇喆和郎睿要繼承家業,祝纓也希望他們先在本家寨子裡熟悉情況。
才將林、蘇、金、路四人分任各領一支百人隊試訓,祝纓又親自請了侯五出山從旁協助。如果幹得好了,接著輪訓下一波,讓壯丁可以抽空農閒時得到訓練。如此三年下來,便能有一支數目足夠的土兵可用。
武事安排好了,她又著手制定科考的細則。
定製,三年一考,層層選拔。縣裡選,到州里考。考完了,再學習、實習,通過了,正式授官。
三年,正好是規劃里拿下西卡的時間。這裡拿下,派出這一批已經練習了三年的人。有了空缺,再考下一輪,又有新鮮的人才進來,接著教、接著練。
下一輪西拓,差不多也是三年左右。如此往復,節奏上也合拍。三、四輪之後,她估計也能與西番接壤了,時間也過去十年左右了。再整合,設節度,將官職梳理,招考下一輪。建設的時候是需要增加職位的。
都說七十是古稀,實際上大部分人活不到這個年紀,差一點的五十來歲死了就不算「夭折」。又有空缺了。
考場的紀律、考試的評分,這些都是她做熟了的,提筆就來。
寫完了之後覺得很滿意,趙蘇等人也挑不出毛病來,提建議也顯多餘,都默認了她的策略。唯趙蘇提出的:「學校的課業仍然太淺顯了,要逐次加深難度。」得到了祝纓的首肯。
一切正在順利的時候,阿蘇縣卻來了訃聞,一共兩件,一件是給祝纓的,一件是給蘇晟的,說的都是同一件事——蘇鳴鸞的母親、蘇晟的祖母,去世了。
路丹青忙說:「我也要去弔唁!」
她是路果的女兒,路果又是蘇鳴鸞的舅舅,死了的是她的姑母。
祝纓便將山城託付給趙蘇,自己帶著蘇、路二人往阿蘇縣去參加葬禮。張仙姑也想去,花姐不放心,陪伴張仙姑同往。祝纓想了一下,道:「那讓巫仁也跟我來吧。項安,你也看家。」
「誒?」巫仁沒明所以,「我、我不是親戚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