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搞劇本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有名人效應。
一般知名的運動員都會有一波粉絲,他們就會成為這部電影的受眾,為了看這位運動員的生平,他們也會願意買票入場的。
而且這樣劇本寫起來簡單,演員找起來簡單,可以說拍起來是最方便的。
「但是問題還是有的。」編劇在這邊巴拉巴拉理思路的時候,那邊藍導開始潑冷水。
「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華國有出了名的足球運動員嘛?」
白編劇腦子一片空白:「……」好像沒聽說?
「而且貝總寫的很清楚,她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在外國取景……我們有哪個運動員有在外國學習的經歷嘛?我們的足球隊有出國去比賽的經歷嘛?」
白編劇很負責的搜了一下華國足球的變遷史,發現在很早很早以前,還真的有運動員曾經出國學習過足球,但很可惜,回國之後的他們並沒有在國際上取得太好的成績。
這就很難搞。
所以說領導這個電影的選題就很有問題,你選個什麼題材不好?我們國家奧運會冠軍那麼多,你隨便選個正常點的項目,我們都能給你扒出個冠軍來,然後拍一拍她/他的生平。
結果好死不死選了個足球!
這叫人怎麼搞?
於是乎,白編劇只能選擇第二種模式:「那就杜撰吧,我們杜撰一個少年,他在上學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熱愛足球的體育教練,然後被吸納進入學校的足球隊,最後靠著整個足球隊的團結協作和努力,帶領著球隊成功取得了……我不知道,比如,學校聯賽的勝利?取景在國外也簡單,就搞個國際友誼聯賽!讓我們國家學校的學生去他們外國的學校參加比賽!這不就符合要求了?」
在第一種模式胎死腹中的情況下,兩人也只能按照這個新的故事大綱糊弄了一個劇本出來,然後轉交給製片人。
黃製片再根據劇本里展示的各大元素,開始計算這裡面的成本經費——
大頭是導演和演員的出場費,這裡面怕是就要兩三千萬的投入。
但最貴的也就是這部分了。
剩下的就是秦貝前期也說過的,設備採購費啊,場外置景費啊,服裝道具啊,特效加工啊,零零總總加在一起。
黃製片算了個五千萬多一點的數據,四捨五入填了個六千萬——這對於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來說已經是不小的投入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