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儒想了想,「若果活物,確非良策。」
「所以特來問計,」弓捷遠道,「望儒兄與願儒兄雖都專注炮船,於防器事必有獨特見解,不妨指點指點捷遠,看看可能依靠轟炸或者巡船破得此中奧秘?」
李望儒又想了會兒,「總要逮著一半個的實證才好琢磨。」
「嗯!」弓捷遠聞言就點頭說,「我也這樣覺得。可是望儒兄,便是捷遠日日精心,到底能不能得著實證,什麼時候得著,都是不好說的。即便真有收穫之時,登州據此畢竟許多道路,現請二位兄長過去參詳也是周折,別的不用在意,只怕看不到活東西。」
李望儒立刻就明白了,「參將何意?」
第235章 頻變故捨棄原籍
響鼓從來不用重錘敲的。
弓捷遠卻又斟酌一下才說實話,「望儒兄需知我是來求人的,到底該怎麼選,二位兄長還是仔細思慮思慮再做決定。匠戶軍戶到底哪個好些,又或者哪個更為國家所需,捷遠自己定奪不得,就只知道二位兄長若是跟隨捷遠去了軍中,子子孫孫都要戍守邊疆,海風塞風沒清閒處,還不如當個大工匠自在,可以三餐有時頤養天年。李猛將軍能做將軍,那是身不由己,望儒兄和願儒兄待在習慣地方度日乃是常情常理,不好因為我的指望隨意更遷。」
「嘿!」李望儒聞言砸了下拳,「參將不必將話說得如此周全,李望儒又不是十幾歲的孩童,自然曉得個中厲害。咱們李家兒郎自小便習武術,原本只為國破城翻敵馬踐踏之時防身用的。只是我與二兄都做了這麼多年船炮,攢著許多抱負經驗,平素卻沒地方去用。果然不得機會施展也便罷了,遇著機會還貪安逸,可不白活幾十歲了?二兄如何,我當然要寫信問問他的意思,李望儒自己麼,卻是定要跟著參將走的。如今話講開了,參將不帶也不成了。」
弓捷遠聞言不由笑了,「我便知道沒有看錯兄的性子。」
李願儒還比弟弟更直接些,根本也沒回信,即刻馭馬而來,見著弓捷遠倒頭就拜,「多謝參將成全李家兒郎。」
這樣弓捷遠也未再加耽擱,帶了李願儒李望儒去見韓峻。
韓峻聽了緣故還挺支持,「他二人暫時算是本將與地方製造借走用的,如此還有退路留著,短時生了悔意還可做回老本行的。我也與你調了九十軍籍,再多一個都沒法子,回去好好安排。」
弓捷遠大喜過望,連連拜謝,「要籍實比要人難上許多,捷遠知道九十之數其實不易,若無大戰,竟要總兵大人費心琢磨好幾年的亡傷補充,恩感於內,不靠言表。」
韓峻淡淡地笑,「本將倒是盼著別有戰事,那可能夠的嗎?九十籍名上分與青登兩衛,你管二州,把人攢一塊兒操練使用也沒有誰可以干涉,要錢要糧的時候自己想辦法勻。」
弓捷遠只要有籍就樂壞了,怎麼勻怎麼調自有替他郭全操心,根本不用管的。
如此薊州之行就算完滿,弓捷遠高興得嗽疾似都不藥而愈,忙慌慌地要回登州。
韓峻不阻攔他,只往營外略送了送,臨別時說,「遼東還未大退來敵,轉眼冬月將過臘月及至,那裡的大小衛城要在冰封雪凍的圍困之中過春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