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質問侯監察使為何要為難齊國公,齊國公是并州刺史,政治清明,所有的政令都下得理所應當,治下百姓和樂。話里話外就是在指責侯監察使是個小人,喜歡搬弄權術,為難忠良。
但最主要的是,怎麼能同世家沆瀣一氣。
雖說侯監察使聯合世家主要是為安置流民一事進行發難,可之前世家也甚為齊國公在庶民間選拔賢能並開設學堂一事頗有微詞。
這些儒生大多都是庶族出生,齊國公的政令可謂是給了他們一個爬向官場的機會,而不是做個低賤庸碌的小吏。
世家既然能因為齊國公觸及他們的利益,而選擇和侯監察使合作,儒生們為什麼就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跑來和侯監察使對峙呢?
要知道,所謂庶族,往往不少是家境富庶的,不過是比不得世家傳承久遠罷了。
這些儒生人數眾多,在并州絕對算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當他們聯合起來為難侯監察使的時候,法不責眾,侯監察使總不可能真的把他們都抓起來吧?
尤其是儒生的背後還有趙仲平在撐腰。
趙仲平素日裡禮賢下士,因著自己文采斐然,又有心結交,文士儒生們都對他倍加推崇,此事只需要稍露口風,有的是願意為他效馬前卒的人。
看著侯監察使被一眾氣憤的儒生圍在馬車上不敢下來的樣子,趙仲平在不顯眼的角落深藏功與名,靜靜地注視著侯監察使的狼狽。
他心情大好。
三弟啊三弟,我倒要看看這一回你會如何應對。
侯監察使被痴纏了半個時辰,最後只好鎩羽而歸。
不僅如此,等到侯監察使回府以後,他家府門口總是能圍上許多儒生,為此連日都不敢出門,即便是府里採買的管事都要低調走角門。
趙仲平對此十分滿意。
這樣的境況維持了足足有十日,最後還是齊國公親自去解的圍,告訴他們侯監察使不過是初來乍到,對并州尚且不熟悉,才會貿然提出種種不合時宜的法子,往後他會好好為侯監察使提醒,免得令侯監察使再不慎做出錯誤的決定。
齊國公看似是勸走了儒生文人們,實則親自做實了此事,鬧得侯監察使連最後一點顏面都沒有了。
侯監察使當初是怎麼耀武揚威,如今就是怎麼騎虎難下、顏面盡掃。
為此,他龜縮在府里待了許多日才敢出來見人,氣焰也不似之前囂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