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任何人,都不是崔舒若。
但這樣清閒的時候並不多,隨著圓月推移,夜色濃郁,慢慢的人就散了,徒留燒成炭的木柴燃著最後一縷白煙,消散在晨光中。
等著這些武將們的,是望不見盡頭的又一輪拼殺,不知死生。
而遠在并州的崔舒若再一次聽見魏成淮的消息,卻是他違反軍紀,擅自出兵的消息。
這就不得不提齊王扶持小皇子登基後,勢力逐漸穩固,他開始打著收復北地的名義,驅逐胡人。當然,真正的原因其實只是時機已到,齊王準備將四分五裂的胡人地盤搶來。
畢竟魏成淮過去率著幽州軍消磨了大部分胡人的實力,曾經在中原大地耀武揚威的胡人部族,早已是苟延殘喘,不堪一擊。
又因為魏成淮曾經的威勢,胡人對他幾乎是聞之色變,一路來打下不少地盤,勢如破竹,十分順暢。
漸漸地,不論是衝殺在前的魏成淮,還是率領大軍的趙巍衡,在北地都名聲大噪,漸得民心。
齊王有時出府,聽見孩童吟唱的童謠大多是誇讚趙巍衡英明的。
若是從前,或許齊王還不會多心,可勢力漸大,早不似過往初初起兵時的艱難,人心也就漸漸變了。
在齊王的軍隊準備和北地為數不多的胡人政權,西燕打仗時,齊王一反常態,將趙仲平也塞進軍營里,美曰其名監軍督戰。可誰都清楚,那是分權去的,來日論功行賞,也能分薄些趙巍衡的功勞,是齊王的制衡之道。
對此,趙巍衡倒是沒什麼反應,阿耶如何安排,他便如何聽。
趙仲平既然是監軍,自然要做點什麼,但一個從來不插手軍營事務的文人世子,怎能妥帖的和武將們打交道呢?自然是怨聲載道。
但真要說多麼壞,那自然是沒有的,趙仲平也不願意得罪武將們啊。
到最後勉強能和睦共處。
直到打得西燕節節敗退,最後西燕開國皇帝呼延凌親征,那是能媲美趙巍衡跟魏成淮的北地三大名將之一,雖說年近四十,可也算正當盛年,不和他打上一仗,那真是有虛此生。
故而當打起來時,是趙巍衡主動率領三千將士追擊呼延凌。路上他便發覺不對,連連派傳令兵回大帳請援兵,可惜都沒得到回應。
最後是被圍的趙巍衡另闢蹊徑,命好不容易闖出重圍的傳令兵去尋魏成淮,魏成淮不惜當眾與趙仲平起爭執,違逆軍法強行帶兵救人。
這才及時救下人。
此事傳回并州後,當真成了燙手山芋。
雖說魏成淮違抗軍令,可追根究底是世子趙仲平的錯,還牽扯到了趙巍衡,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還得看齊王。
所有人都眼巴巴瞧著。
崔舒若知道此事時,也忍不住心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