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道聖旨,不亞於驚雷,甚至比原齊王稱帝還要引人側目。畢竟皇帝到處有,能想著遵循禮數二王三恪,在這種蠶食天下的節骨眼封前朝後裔為王的舉動,真是鳳毛麟角。
與此而來的,還有對齊國皇帝的讚頌。
人人都在求賢若渴,只有齊國皇帝憑藉仁德名聲殺出重圍。一時間,前來投靠效勞的人接踵而至,并州好不熱鬧。
在熱鬧的并州,連獻上絕佳計策的趙仲平都要往後站,何況是崔舒若,她隱身在喧囂中,力求絕不顯眼。她橫豎是做到了曾經對仙嵩公主姐弟倆的承諾,一個安樂王的爵位,並有錦衣玉食的富貴日子。
不過,若是他們今後想不開要造反謀逆,自尋死路,那她可就沒法子了。
而從皇帝還是齊國公就一路跟隨其左右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厚賞,少說也有個伯的爵位。半路出家的,到底遠近親疏有別,普遍要底一等,除非是功績斐然的,但想在一眾人才里出頭,那可不是件容易事。
到此時,便能瞧出崔舒若當初的聰明了。不論外來人怎麼爭搶,就憑她是爺娘的女兒,深受寵愛的衡陽公主,又在齊國公起義時幾多相助,就必須有她的一口肉,那是旁人怎麼搶都搶不到的。
因此,她不但有公主爵位,還得了繡坊的管轄之權,並管著大軍糧草輜重。
女子掌權,還是光明正大的掌權,當真是少數了。
她得的還都是肥差。
加上崔舒若正值妙齡,來投靠的勢力頭一件事便是想替兒孫求娶衡陽公主。能與齊國皇帝結為親家,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放心,還便於在陌生的地方站穩腳跟的?
不過,齊王大多拒了,除非是極個別真能稱得上青年才俊的人,才會私底下把崔舒若喊來問上一問。
至於結果如何,顯而易見。
崔舒若總能以各種藉口拒絕,什麼那人使得兵器太重力氣太大,怕發生爭執,略有不利,又什麼這個年紀未曾成婚,總叫人疑心。偶有忽悠不過去的,她就將對方勢力不小,來投奔卻氣焰囂張,倘若再許以公主,怕是更不好收服。
總之什麼話都叫她說了。
皇帝拿她沒辦法,許是覺得女兒再如何也不可能危及皇位,自己兒子眾多,女兒又只有崔舒若跟趙平娘兩個,故而很是縱容,賞賜不斷。
儘管崔舒若年已十八,卻遲遲沒有婚嫁,但依舊命人給她修建公主府。等到來日真的成婚,公主府和皇室就是她的底氣,什麼婆母小妾,想刁難公主,且先摸摸脖頸硬不硬吧,男尊女卑在皇權面前也得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