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為秦王,並非只是想就可以的。子楚須得用能力證明,他可以讓秦國強大起來。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 才有可能成為秦國的下下一任秦王。
子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機會,比如他如今成為華陽夫人的養子, 華陽夫人傾盡全力的也會幫助子楚在秦國朝堂上立足,這樣一來,太子也會助之一臂之力。
否則要是按照別人的晉升之道,哪怕子楚胸有成竹,也沒有辦法到嬴稷的跟前跟嬴稷說話。
既然占盡了先機,沒有道理不操作一番。
秦國需要人才, 哪怕嬴稷表現的沒有那樣迫切, 秦國依然需要。同樣, 子楚也很缺人手。
既然如此,子楚豈能錯過表現機會。
結果一如嬴稷所說的那樣,子楚確實做到了。
當在秦國的朝堂之上看到那幾張陌生的面孔時,嬴稷的眼中都是笑意。再沒有比後繼有人更讓人高興的事。嬴政確實不錯,可是嬴政太小了,而嬴稷的年紀也是自己有數, 他未必能撐得了多久。
至於自家的太子那身板, 為何太子日常不上朝,那是因為太子的身體也並不好。嬴稷其實擔心這一個兒子會不會也死在自己的前頭。
沒有辦法的嬴稷也只能努力的撐著熬著, 讓自己能夠活久一點。
至少在趙姬的這些政策和各種各樣的武器都落實研究推行之前,他要為秦國奠定下更穩固的基礎。
子楚的出現, 他的上進還有野心,尤其是為達到目的而籠絡人才成功,都讓嬴稷的眼睛一亮。
秦為何而強盛,或許在別人看來只是偶然,只有嬴稷深刻的體會到,秦國的強大一切都是有跡可循。
可以說秦國能夠一步一步強盛到如今的地步,都是因為秦國的國君賢明,懂得任用人才。
不是嬴稷自誇,哪怕連嬴稷在內,他們每一個秦國的國君不是任用了旁人所無法想像的人才,從而讓秦國從一開始的落後挨打,到如今成為了天下七國之中最強的一個。
反觀其他的六國,從前還有機會和秦國拼上一拼,如今隨便拎一個過來,誰敢說和秦國能夠一比。
這麼些年,嬴稷從來沒有對六國輕視過,他從來都在等著六國出錯,一旦他們君王施政有錯,就是秦國順勢壯大的時候。
如果想要秦國將來真正滅六國,一統天下,秦國的君王至關重要。
為此,嬴稷曾經看著自己的兒子,何嘗不發愁秦國的江山會不會在他之後,步其他六國的後塵。
從強到大無人敢犯的國家,一步一步犯下致命的錯誤,從而葬送祖宗的江山。
每每嬴稷看著自己的兒子,看到他那身體,還有他那軟弱的模樣,心裡生出了一層又一層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