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人提出的反對意見,嬴政也坦坦蕩蕩的告訴眾臣,丞相之中不可沒有不懂武事之人。既然要平衡,斷然不能讓不懂打仗的人對前線戰士指手畫腳,那是誤國誤民。
因此七相之中由他來定下規矩,必須得有兩個以上懂得武事者。
哎喲,兩個以上,這裡頭何止兩個?
呂不韋是領過兵打過仗的,魏無忌也是。王翦自不必說,僅次於呂不韋的功勞。再加一個李信,簡直是超支了!七占其四。
可是,呂不韋和魏無忌算是純純的武將嗎?純武將不就兩個?一個王翦,一個李信。
感覺不把呂不韋和魏無忌劃在武將之列似乎對他們更有利,所以嬴政堅持要把王翦和李信放在七個丞相的位置,也不那麼讓人不能接受了。
行吧!
然而在之後突然看到不少的女侯女官出現在朝堂之上,雖然大家都是論功行賞,但看到女人,尤其這些女人並不是太後,那就讓人不怎麼高興了。
無奈嬴政十分的坦蕩,當初嬴政訓練出來的軍隊,既能夠在滅六國的過程中嶄露頭角,一次又一次的屢建奇功,用最快的速度攻下城池,功在那兒,誰都休想抹去。天下一統,這些人也應該論功行賞。
同時,嬴政再一次表明,在他這兒,不問男/女,只問功勞和能力。
如此一來,誰敢再提反對?
實打實的功勞,女人又怎麼樣,都是嬴政訓練出來的,要知道只軍隊那是相當的強大,連王翦等大將都讚不絕口。
女人,不想看到女人,隨著嬴政堅持的任人為才,不拘小節,還有誰敢提出反對的意見?。
論功行賞的結果是大家相互算滿意,那接下來就該考慮怎麼建設秦國了。
天下得以一統,高興歸高興,但百廢待興,各國存在的矛盾雖然在之前秦國一邊攻滅其他國家的時候一邊在處理,也並不代表現在完全處理好了。
各地傳上來的消息,那是大矛盾,沒有小矛盾不斷。總得想想辦法解決解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趙姬在聽說之後反而笑笑的以為這樣挺好的,治理國家本來就是打理各種各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不會引起百姓的公憤,一切都可以。
朝廷在不斷的變化,底下的官員也要順勢而變,從前六國都覺得刑法過於苛責,如今天下百家都聚集在秦國,不如就針對秦國的法治論上一論,有哪些法需要變一變,改一改。
眾人本來是想讓上頭的皇帝陛下拿個主意,接下來到底要不要繼續推行秦法,結果卻被太後丟出這樣一個主意。不能說這個主意不好,只是是不是顯得秦國怕了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