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大同小異,中心思想卻十分統一:
陛下,您該成婚了。
第133章
成婚的事情, 這不是大臣們第一次說起。
昭昧二十歲登基,彼時朝堂初立,新臣們摸不清她性情, 謹慎為上,避免觸及她的雷區,然而時日稍久, 他們便自詡對她有所了解,為表現自身積極, 時不時地上幾份奏摺以防被新君忘記,又常常無話可說,便拉她的婚事來湊數,言語中不自知地透露出他們潛藏的認識:
二十多歲的女子,理所當然該成婚了。
只是那會兒算濫竽充數,這會兒才是真刀真槍, 他們仿佛做了什麼約定, 類似的提議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但事實上昭昧清楚, 他們未必當真有什麼約定,只是世道俗成的慣性將這話題送進他們手里。
也將問題送到昭昧面前。
昭昧裝模作樣地扔了幾本奏摺擺明態度,自然有人將她的反應傳到該聽的人耳中,本以為他們個個賊精總該消停幾分,誰知這樣擱置下去,情況反而愈演愈烈, 卯足了力氣要把這件事提到檯面上, 直至朝堂上禮部方員外出列,躬身道:「請陛下大婚。」
他先擺出論點, 又洋洋灑灑地賣弄理由。
其一,此次揚州洪水是上天示警, 陰陽不諧後患無窮,懇請陛下大婚以促陰陽和合。
其二,為人口增長計,陛下當率先垂範,綿延後世,以為天下萬民之綱。
其三,社稷之久長以繼嗣為根本,陛下既創業垂統,合該有承統之嗣。
簡單說來,揚州大水怪你沒結婚,百姓不生怪你沒結婚,未來沒娃怪你不結婚。
理由看似充分,細究狗屁不通。
昭昧耐心聽他說完,和顏悅色道:「你們說得不錯。」
男臣們驚喜,以為此事有戲,昭昧又說:「揚州大水,朕心甚痛,已遣戶部調遣物資前往救援,念方員外憂心拳拳,想必願出資材同往賑災。」
方員外還未說話,昭昧便扭頭向李素節道:「請中書擬旨。」
李素節低頭:「是。」
「至於繼嗣之統,」昭昧認真而迷惑地問:「和成婚有什麼關系?」
方員外突然被遣去災區賑災,兀自震動,卻不及聽到昭昧這一言語,頓時駭然抬眸:「陛下,此話怎講!」
此言不是問句而感嘆強烈,昭昧卻似沒有聽出,悠然解釋道:「朕理解眾卿赤子之心,為大昭百年計,這孩子自然要有,但成婚,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