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同僚都來送別,下屬幾個縣的縣令也連夜趕到了。
眾人一起送到北城門外,誰能想到,前兒才送過吳大人,現在又要送林大人?
林如海殷切囑咐他們:「這位大人乃我同窗,是個辦事極為謹慎的人物,朱大人算學卓著,先前時常來幫衙門算帳的先生,便是他舉薦給本官的。」
「朱大人兩袖清風,性情剛直,吾深敬之。還望諸位與他守望相助,為廬州百姓共謀民生。」
擔心朱謙來此地一時難以下手,林如海還專門與他留書一封。
眾人看著林如海,眼眶泛紅。
「林大人……」
「下官們與林大人緣淺,不想同僚之誼,三年未足。」
林如海現下可吃不下這等長亭送別的肉麻,鄭重其事:「朱大人帳算得分明,只要你們好好做事,必定少不得好處,素日裡諸位偶有懈怠,本官見無傷大雅,按而不舉,在朱大人跟前,萬不可如此。」
林如海已經說得很含蓄了,而且林如海年節時候,會自掏腰包,給府衙的各個小吏都補貼幾分,以使得他們辦事更加賣力。
朱謙可沒這麼多錢。
眾人頓首:「是。」
林如海也不曉得他們聽進去多少,若是後面管不住自己,落在朱謙手裡,便是咎由自取。
城門之外,幾個扛著膽子的挑夫蹲在牆根下歇腳,遠遠看著這群大人,難得新鮮事。
一個古銅面龐的人眯著眼,「這不是那年我們在衙門跟前看見的男子?」
領頭管事的啐了一口:「什麼男子,那是知府大人!」
說完又感嘆一聲:「只可惜,這樣一個好官,要走了。」
那個黑面男子又道:「是犯了什麼錯處,一群人哭哭啼啼的?」
管事的抬起手,想要打人,皺著眉頭:「不是錯處,升官了,當然要走。好官升官,去管別處。」
那人還是似懂非懂,老遠見大人上馬車,馬上就走遠了。
林如海趕路二十來日,回到京中向聖上述職,領過巡鹽御史的差使,卻被京中暫留,要等現在任上的巡鹽御史交差,朝廷才放他出去。
林如海被朝廷的做法弄得一頭霧水,原本以為要去收拾攤子,現下卻是無比順暢的官職交割。
可惜他來得不巧,半道上沒遇見朱謙,吳大人也離開京城赴任,賈敏帶著兩個兒子走不快,晚了半個月才進京。
林如海尋摸當下已經是九月中旬,著等到十月里鹽稅交割完畢,他就該動身,妻子在京中也待不到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