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是因為黛玉的兄長林璋鎮守西北, 穩定軍心嗎?
朝廷之事, 惹的人頭痛,探春便帶著黛玉游一游自己精心布置的小園子。
仿著江南格局, 又有珊瑚做點綴, 別有一番風味。
兩人正看著池裡的魚,都是黛玉在江南沒見過的種類,忽然有人來報。
「夫人 ,您讓改良的大炮和火銃,今兒擊沉一艘倭寇的船, 火銃打死了三個人。」
聽到這消息, 探春的眉頭染上幾分狠厲,冷聲道: 「按著以前的規矩, 梟首示眾, 掛在崖山餵鷹。」
輕飄飄的一句話, 讓她說出了殺伐決斷的血腥味。
探春擔心這等血腥之事,會不會嚇到林姐姐。
馬上軟了調子: 「去年十月, 倭寇夜襲大魚村,奸淫擄掠,上下兩個寨子,一百零三口人,無一生還,必要血債血償。」
說到血債血償那一句,探春還是忍不住咬緊了牙關。
倘若不見血,又如何守得住這一方的安寧。
誰說只有戰場上才能刀口舔血!
改良火銃的圖紙,還是黛玉千里迢迢命人快馬加鞭送來的。
兩人相對無言,沉默片刻。
探春忽然開口:「你說的那件事,我也想過……」
是了,探春也想過女子科舉那一條路。
但凡她有個門路能出去,興許也不必當個和親物件嫁到這個地方來!
然而現實卻給了賈探春迎頭一擊。
探春心底是發冷的:「可惜,你看朝廷……大炮改良一事,我早把摺子呈上去,至今杳無音訊,何況那一樁?」
粵海將軍家的夫人,殺伐果斷,聲名遠揚。
但是有些人說話並不好聽,這幾年間探春也是遭受不少非議,加之她一直無出,譏諷之言更甚。
每每思及此,探春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憤然來,而今引黛玉為知己,難得相見,才將這等憤恨,一吐而盡。
「那些男人,恨不得把女子關在家中生十個八個崽,若真入了科舉,將來封侯拜相,豈不是要了他們的命?」
「他們可不是你的父親和哥哥們。」
黛玉將這些話皆默默聽進去,伸出手拍拍探春的肩: 「他們見不慣,便見不慣。」
探春與黛玉交換了一個眼神。
想來黛玉的境遇算不上好,盛名之下總會伴隨著流言蜚語。
他們允許女子有一定的美名,但這名聲過大過盛,便是有人不樂見。
緊接著,便是引為□□羞辱,仿佛一呼一吸,皆是罪無可赦。
……
朝廷的局勢,並沒有好好轉。
尚且讓人慶幸,這幾年未有大的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