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海防還是西北邊陲,勉強算得上安定。
太子登基三年,纏綿病榻三年,於壯年之時,溘然長逝。
原先皇后娘娘所出嫡親皇子,只養到三歲便夭折,皇后娘娘悲痛過度,纏綿病榻倒,比先帝還先行一步。
而今宮中便只有周淑妃膝下一子,年方五歲,德昭儀所出的皇子,不滿百日。
不得不扶幼帝上位,周淑妃一躍成為太后娘娘,垂憐聽政。
世人常道,若不是先帝留下一批肱骨老臣,國之危矣。
……
寡婦的日子不好過,寡婦門前歷來是非多,尤其是皇家的寡婦。
周太后這些日子對外稱病,暫且尋幾分喘息之機。
前些日子聽說粵海將軍進軍述職,他那位極為厲害的夫人也來了。
而且,文壇之中頗負盛名的瀟湘居士,也與之同行。
周太后飲下一盞參茶,勾唇一笑:「這宮中似乎對我頗有疑義,甚至有人上書,要我效仿漢室,以全大義。」
成全什麼大義?
不過是去母留子,平白賺的一個青史留名虛名,然後將幼子置於群臣股掌之中。
周太后讀多了史書,並不稀罕多少身後之名。
那些大臣,當她是傻子嗎?她才不會為那幾個老不死的幾句賢惠,便賠上一條性命。
「傳哀家的懿旨,召瀟湘居士……還有,粵海將軍夫人入宮。」
雖然寡婦難當,但先帝死的真是時候。
周太后心中升騰起快意:「筆墨伺候……」
娘娘要親自擬指?
身後的內侍面露難色。
「娘娘,這……於禮不合……」
周太后冷冷瞥過一眼,大太監,慌忙噤聲。
「是。」
一直道歉,不得不見,待遇與。探春安品,大妝進宮。
先帝在世時,黛玉有辦學傳道之功,皇家曾給她封過一個縣主的虛銜。
當中便這位周太后出了不少的力。
五年前西北戰事,黛玉的嫂子霍雲安領城中將士抵禦突襲的敵軍,守城退敵。
當時朝廷也有封賞,似乎也是這位太后娘娘多有美言。
須知周太后險些便是黛玉的二嫂,而今年歲,還不到三十,只能盡力華服高髻,將自己往老成打扮。
難得見幾個宮外來的活人,周太后臉上似乎也多了幾分活氣,眸中透著歡喜。
這些年打發宮內無聊的時光,多與瀟湘居士的文集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