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服。
塵埃落定,林大人家一門三探花,一狀元,狀元乃是家中女嬌娥。
黛玉跨馬遊街之時,城中的女兒們顧不得矜持,把手上的香袋、手絹、鮮花,都獻給這位女狀元。
密密麻麻鋪滿街道。
更有些人家,請人照著黛玉的模樣描繪,至此不拜文昌,只拜瀟湘,已是後話。
……
「居士果然大才。」
周太后自是歡喜,今後這朝廷里,除了她這個太后,又有好些女子要挨罵嘍……
黛玉並未露出春風得意之態,垂首道:「太后娘娘謬讚。」
周太后笑問:「六部之中,你想去哪一處?」
林黛玉微微一笑:「自然是……翰林院。」
太后有些可惜,她原想放黛玉去管戶部,聽聞林家三個孩子都精於算帳。
罷了,偏要從翰林一步步走下去,且看他們還如何非議。
至此再無人敢有異議。
下一回女子科,又是三年。
探春千里迢迢,自粵地往京城趕考。
黛玉笑她:「你何必再來,從南到北,千八百里地。」
探春一臉無奈:「考個名次回去,堵住悠悠眾口。」
縱使如今粵地民生安穩,探春依舊免不得要爭一口氣。
賈赦老了,聽說探春回京,自顧自感嘆:「可惜探春丫頭,早知如此給她招個夫婿,還能復我國公府昔年榮光。」
「咱們迎春也不錯。」
賈迎春在太后跟前,也經手不少政務,與史書的上官婉兒一般無二。
賈赦恍然,母親故去五載,髮妻崔氏駕鶴西去三年。
至於二弟賈政,早已領著二房老小南下金陵。
回頭一看,屋內空空蕩蕩。
無人應答。
第 220 章
且說開女子科一事已成定局, 起先亦有反對之聲。
但士紳之家發覺教養女子比之教養兒子也不差,只當將女兒留在家中招婿,或是得了功名的女兒能嫁到比高上幾階的門楣。
尤其那等注重女兒教養的人家, 自來就占了極大便宜,許多人家類似寧榮二府,子子孫孫貪圖享樂,延請名師教導卻不得,反而家中的姑娘學得二三年便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