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帝和眾晉臣被害,舉國同悲,自收到消息之日起,全國庶民守孝三日,而士當守孝三月,這三月不得飲宴,嫁娶,出家……
二,劉聰為我晉國大仇,人人得而誅之,趙含章廣發軍令,命全國民與兵共擊之;
三,在此國讎之際,凡有作亂地方者,皆以亂臣賊子判處,只待她趙含章騰出時間來,絕不姑息!
最後一點,趙含章只差直接點名琅琊王了。
這是國詔,頒布給全天下人的。
還有私信給琅琊王呢,說是私信,其實也算公文,趙含章寫完以後命人傳遞給王導的。
信中,趙含章毫不避諱的將琅琊王大罵一頓,說他簡直比東海王還蠢,還壞。
現在國家上下一心,正是收復失土的關鍵時候,自永嘉元年,劉淵叛國,自立為帝時,國家一直上下分裂,現在皇帝都死於匈奴之手,此是國讎家恨。
就算是庶民,受國庇護最小,受君所饋最少,尚想著以身報國,報君,而琅琊王你得天之幸,從出生開始就受祖宗餘蔭,是因為得到君王的庇護才能坐擁一方的百姓和財寶,現在國家和君王遇難,你卻只想著一身利益,而致祖宗不瞑,損害國家君王的利益,簡直枉為人!
這是罵得很狠毒的話了,別說琅琊王,就是王導拆開信來都臉色通紅,羞愧不已,一時心中煎熬。
信是寫給琅琊王的,卻是直接送給王導,沒錯,趙含章就這麼直接的挑撥離間了。
等王導看完信,自會再傳遞給琅琊王。
但收到信的王導和琅琊王一開始都還沒意識到這一點,直到琅琊王看完信,意識到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加上人心漸失,對王導有了怨懟,他這才意識到,這麼狠毒的辱罵被王導知道了。
誰會願意讓下屬看到自己如此狼狽的時候呢?
心一旦生了芥蒂,就會越想越多。
琅琊王漸漸意識到他的很多事情竟都是王導直接做主,或是影響他照著王導的想法去執行的。
王導是一個聰明且溫和的人,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與他相處,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他處理事情極為漂亮,他們避到建鄴後,當地的士族豪紳並不太喜歡他們,雖然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得不接納他們,可新進來這麼多權貴,簡直是直接和他們搶資源呀。
是王導一點一點的化解矛盾,讓他們從不歡迎到主動加入,為了雙方的利益共同努力的結果。
所以琅琊王很信任王導,加上他的大軍基本交給了王敦,哦,對了,雖然王敦殺了王澄,為了給趙含章和王儀風交代,他氣勢洶洶的想要處罰王敦,最後還是只降了他的官職,不痛不癢的罵了一頓而已。
王敦還是手握他的大軍。
這不是琅琊王不想罰王敦,而是想要重罰他時發現,他罰不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