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會不會被斬。
按照晉律,貪污倒不至於被殺,最多擼官不做,可……他們造成了惡劣的結果,趙含章夙來愛民,這又是戰事結束後的第一樁貪腐案,有點見識的官員都覺得兩個縣令凶多吉少。
趙含章很有可能會殺雞儆猴。
這也不怪趙含章,怪那倆人太蠢,就算是要貪,好歹多等一段時間,現在正是百廢待興,收攏朝政的時候,趙含章就等著立威呢,這兩人都送到跟前了,她怎麼可能錯過?
那兩個縣,一個在兗州,一個在豫州,大家之所以知道得這麼快,這麼清楚,全因為現在全國,哦,不,除去江東和江南兩地,大量發行的邸報。
所謂邸報,漢時便有,不過呢,很少,就是各郡縣留在京城的官員將近段時間朝廷下的詔書,諭旨,臣僚們的奏議,以及朝中發生的一些大事抄下來,然後派人送回本郡。
一般是半月一期,但要是遇到朝中有特別重大的事,也有可能會緊密一些,三四天便送一趟。
這樣一來,南官便可知北方發生的事,北官也能夠了解南方的情勢,而京城,相當於一個政治消息集散地。
當然了,這東西也就太平年間才有能力弄起來,在趙含章重啟邸報前,大晉大範圍的邸報已經停了二十多年了,只有一些權勢比較大的刺史郡守等會派人留在京城收集這些信息送回去。
趙含章曾經就是蹭趙仲輿的邸報看,他每次收到邸報都會讓人抄錄一份給她送去,還會補充很多邸報上沒有的東西。
等趙含章自己弄邸報的時候,她就不這麼幹了。
因為造紙坊的工匠們很厲害,經過幾年的摸索和試驗,他們不僅可以用樹皮造出好紙,還能用麥草、稻草等草和各種東西混雜在一起造出好紙來。
這種紙成本更加的便宜,造紙坊也擴大了,每日都能產出大量的紙張。
有紙,加上書局裡活字印刷術也愈加成熟,趙含章就可以將邸報擴大了。
她將邸報一事交給太學和書局,在太學裡成立了一個邸報所,由太學學生們擔任裡面的職位。
她要求他們每兩天就要出一張邸報,邸報上不僅會有諭旨、詔書、兩天內朝廷發生的大事,還有一些官員對一些政事的看法和建議,甚至,有好的文章和詩賦也可以放在邸報上。
這樣的邸報就不僅僅是給各郡縣的長官看了,各縣學堂都要有,學堂里的學生們免費拿到邸報,但他們也有義務,他們的義務就是為本縣百姓宣讀邸報上的諭旨、詔書,以及朝廷的一些重要且關係到他們切身利益的舉措。
同時,邸報還接受全國各地官員、名士的投稿。
當然了,不是名士也可以,只要所言有物,趙含章都容許刊印,哦,因為邸報需要用到的文化水平很高,所以邸報所所長是趙程兼任。
審稿的事也是他幹的,趙含章就偶爾看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