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的生氣,還是站在韓盈個人利益角度去想的結果,若是站在劉徹這個君上的角度來說,韓盈不合格反而不是什麼壞事。
劉徹有心將韓盈作為心腹臣子培養,最好能長久的任用,如此一來,韓盈對自己這個皇帝是否足夠忠誠則極為重要,在這方面,他判斷多出於三點,也就是能力的大小,自身的性格,以及當時的局勢。
最後一點沒法談,前兩點,韓盈當真是處於恰到好處的狀態,差點,入不得他的眼,再高點,那就和董仲舒一樣,要被小心的束之高閣。
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因為劉徹清楚,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力和忠誠往往不可得兼,那些能力越強、越沒有短板的人,其盡忠的可能性便越小。
這倒不是他們沒有忠誠,而是他們各方面能力太強,就算是做為屬下,也不過是藉助主君的一部分資源,而後靠自己就能經營起來極其強大的勢力並擁有極大的權力,這時候,只要做事輕微不對,就會轉化成『不忠』。
就像當年的淮陰侯之於高祖,他帶兵極強,有自立的實力,所以三番五次的在高祖和項羽之間搖擺,看著極為不忠,但他當真狼子野心麼?不見得,淮陰侯有數次可以三分天下的機會,都被他放棄了。
可惜,淮陰侯強大的能力,讓他能夠輕易的決定未來走向,再輕微的念頭轉化為實際行動,便會瞬間演化成巨大的政治風暴,當年當真是坑的高祖差點喪命,他的情況還算是好的,畢竟他最後還是選擇放棄三分天下,而世間大多數是利益薰心之輩,做不到在能力帶來的權力面前保持住本心,或者說,能力就是會帶來更大的野心。
就像,韓盈自己也不是因為有著極強的治政經商能力,才想要改變女子不能為官的千年制度麼?
靠自己能力握住極大權力的屬下,駕馭起來很危險。
不過,性格一定程度上還是會影響這種人的選擇,就像當初淮陰侯身邊有無數人鼓動他三分天下,但他最後還是放棄,轉而支持高祖,很大程度上便是他認知中還是當自己是『士』,而非『侯』。
而韓盈比淮陰侯更好一些,她的能力沒有那麼高,可惜能力是個變數,它可以通過經歷各種事去提升,而現在對韓盈正是個機會,不過,她性格讓很難完全去補全自己的能力,也做不到將自己的能力最大化變現成權力,這對劉徹來說,可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她愛民的本性,要繼續保持,甚至可以多加縱容……
「去傳丞相。」
思量過後的劉徹,決心要為韓盈治理水患上提供更多的幫助。
而劉徹準備再加大力度調動各路資源的時候,韓盈正在安葬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