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回想胡問靜在荊州剷除豪門大閥,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徵辟民間p民為官,這哪一步不是曹操做過的事情?
張華在細細的分析胡問靜的經歷,後悔不已,在胡問靜寫出二十四友艷行記的時候他就該看穿胡問靜是曹操之流的。
幾十年前的玄談辯經中曾經有個經久不息的話題就是辯論「才華與品德」的關係,由此生成「才華與品行一致,有才華者必有品行,或者有品行者必有才華」的「才性同」學說,以及「才華與品行不一致,兩者沒有任何關係」的「才性離」的學說。
這兩個學說是曹魏末期最涇渭分明的學說,非此即彼。支持才性同的大多是豪門大閥的子弟,支持才性離的大多是寒門子弟。
張華雖然是寒門子弟,但是他堅決的支持才性同,品德不好的人怎麼可能有才華?看看朝廷中的官員和各個門閥就知道才華好的人一定品德好。
然後,在司馬炎篡位建立大縉之後那些支持「才性離」的人要麼就被清理了,要麼就默不作聲了。大縉朝是豪門大閥的朝廷,豪門大閥的人堅決的支持「才性同」學說,因為「品德」很大程度上就是聲望,聲望只要是有錢人就能刷的出來,為什麼要給寒門進入權力圈的機會?
而胡問靜寫出小黃文,人品低下,偏偏又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民,這不是徹底的違反「才性同」嗎?這不就是「才性離」嗎?這不就是曹操嗎?
張華深深的呼吸,真不該給胡問靜任何機會崛起的!若是胡問靜謀朝篡位,這個世界就是泥腿子的世界了!他花了半輩子才從寒門掙扎的進入了豪門,在豪門子弟遍地的朝廷之內立足,成為了優雅的上等人,難道又要被拉回下等人的範疇?他絕不願意!
「老夫要與胡問靜血戰到底!」張華堅定地語氣嚇住了所有的家人,怎麼都沒有想到張華對司馬攸司馬亮等人有如此之深的感情。
……
賈南風呆呆的看著忙忙碌碌的下命令,寫公文的賈充和胡問靜,到現在都沒有理解發生了什麼事。司馬遹緊緊的牽著她的手,她感受著小孩子柔軟的手掌,微微有些傷感,司馬遹才五歲啊,竟然就要經歷這麼多事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