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沒什麼機會帶孩子遠遊增長見識,做著這個田薔夫,想自己遊歷都不行。想來想去,他就想到了宿衛京城這個機會。
因為快到年尾的時候,已經在郯縣的陶與就寫信告訴他,自己過幾個月要去京城,去少府任職了,到時會派家人送信給他,讓他保持聯繫。
韓川立刻動心,請縣尉安排自己過了歲首就去宿衛京城,然後托陶與入京時把韓信帶入咸陽,也先寄住在陶與府上。
這一路行來,多少也能開開眼界,長些見識吧。至於他自己,不過是一年而已,還是京城,不是戍守邊關,不算什麼。他同林蘆一商量,林蘆也贊同。
就是夫妻倆都沒想到,韓信竟然不願意離開淮陰,反而是韓武哭鬧不休,一定要去找父親,這才鬧得韓信也一起來了。
不過更沒想到的是張良竟然有空回來,聽說這件事之後,表示他正好也要回韓地,正好同行一段路。這下韓信可高興了,兩人常常在張良家僕的保護下暫時離開車隊,在附近上山下水,過足了論兵的癮才迴轉。
不過張良本就是要回韓地,於是進入韓地不久,張良就說有事,與他們告別,讓韓信悶悶不樂了許久,到如今快要見到父親才振作起來,但還是興致不高。韓武對函谷關好奇,他也懶得多看兩眼。
馬車駛入函谷關,韓武看了一陣後也膩了,終於安靜下來,靠在兄長身上打起了瞌睡。韓信一手摟住他,反而掀簾向外看去,半晌才收回目光,不期然想起了一些書上看來的故事。
樹下老人送給韓川的書,倒有一多半是史書。韓信這幾年也慢慢看完了,天書上種種史事似是而非,均非此世故事。但韓信這次隨陶與出淮陰,入關中,發現書上所寫山川地理,名雖不同,也少有具體描述,但僅就地理位置來看,他仔細梳理下來,竟與一路走來的山河大致相同。就如這函谷關,天書上所記那揚國,一統天下前大約便是在如今魏國的位置,但又兼了趙與韓部分土地。至於與揚國相鄰之國,就是仗著這處天險同樣建了一座關隘,與揚國相持多年。
那,就是像父親猜測的那樣,其實就是仙人托天書之名,欲傳世人道理吧。
讀了這別樣的史書,見到了乞丐伶人白手起家,見到了天潢貴胄一朝淪落又奮發再起,見到了無數次君臣失和的悲劇,韓信這才發現,這一切落到書上,輕飄飄不過數行文字。那天書史冊所重者,是一朝開啟統一大業,一朝奠定千古文華,一朝武功劃定疆域,一朝科技飛躍時代。
仔細想來,雖是六國人心中的暴秦,僅憑這統一大業,大秦的皇帝按著天書評價也該是不會差的。想著這些,又見著這不知還要矗立多久的雄關,韓信心境竟是一時開闊,生出了幾分小小的野心——他相助阿父將天書之技傳於人間,同樣該是不差的吧。
便在這樣的思緒中,韓信帶著韓武入咸陽,在陶與家中安頓下來,由陶與派人向父親遞了消息,約定了休息出來相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