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保證良種不退化,必須用上田精心種植,民間種起來的產量恐怕真得打個折。嬴政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說不上多歡喜。這個產量,雖然比粟多,但那些旱田可能種粟更妥當,畢竟是種了多年的。
但韓川還有話說:「麥收後,臣在麥地中又種了五棵玉米,最近已經抽出穗來。若是能順利生長,以後與麥輪作,應該也能在歲末收穫。」
「果然如此,當賞!」經過稻麥連作這兩年的推廣,嬴政已經深刻意識到這種錯開種植生長時間的作物對於增產的重要性。
尤其是,它能在關中種。
雖說秦已富有四海,囊括天下,但關中才是秦人的根本之地,就算是嬴政也難以擺脫這樣的思維。原本南方麥稻輪作多一季收成,在大秦嚴格的制度下已經推行了一些地方,確實增加了國庫收入。關中麥粟輪作也頗見成效。
但麥和稻都已經有了良種,儘管產量在後世人看依然少得可憐,江涵就吐槽過,畝產還不到兩百斤(市畝市斤),也就跟水平相仿佛,宋代水平都沒達到,他看人種地都著急。但沒辦法,韓川一開始求來這樣的種子是自己心裡也沒數,先種來試試,後來他就太引人矚目了,沒有育種的過程直接再拿畝產三四百斤的種子,那就不是神農轉世,是要被始皇帝捉去研究研究的程度了。
但在這個原本畝產只有百斤出頭甚至不到百斤的年代,這種產量已經可謂是飛躍了,至少多了二分之一啊,還要什麼自行車。已經推行開輪作的地區更是了不得,一季小麥畝產近六石,一季水稻畝產六石半,一年合著就有十二石的收成。比著原先一年畝產可憐巴巴的三四石,韓川的爵位其實是給低了。
當初皇帝是打算輪作制度試行幾年後再給他升爵,一時沒有給太高,倒讓林蘆在家悄悄抱怨了好多次小氣,替良人不平。
但高興之餘也有些不高興,關中這樣的根本之地又不怎麼種水稻,粟雖然能輪種,但是韓川並沒有拿出粟的良種,產量仍然是現在讓嬴政極為看不上眼的三石之數。
他已經嚴令少府選種培育,力求讓粟的產量也能上升。但現在韓川給了他另一個選擇。這種叫玉米的植物也能與小麥輪作,而產量也勝過粟!
那就好了,關中也能多打糧食了。哪怕民田產量不高呢,官田裡的上田全力耕種,就算不能有試驗田的七石,五六石總能有,也足以保證關中的穩定了。韓川更是說那個棒子——對,就是中間那根棒子,也能作飼料用,與五穀一樣,沒一處浪費的。
這就是他身為天子,得天之助的證明啊。
不過就算是這樣的喜悅,嬴政還是沒給韓川升爵位,十幾棵也太少了,剛種下的也沒有證實真的能活到歲末結實,過兩年真正種出來再說吧。
韓川呈上的另一樣東西,被他稱為棉花。嬴政用手搓了搓,同意他的分析——至不濟也能拿來填充衣物保暖。他已經迅速想到對匈奴作戰的邊軍了,要是能廣泛種植,這些士卒自家種了棉花,做冬衣也容易,在北地戍守時的戰鬥力就更強了。嗯,沒錯,冬衣是要自己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