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是。先生以為,如今齊國應當如何應對?」
「如今秦楚交戰,秦軍落於下風,然劉邦與項籍合軍尚有數城未下,關中亦有精兵未出。看似章邯落於下風,其實未必。齊國不可冒入,但也不可坐視。若楚軍不勝,定需助楚軍,進而共擊關中,再論天下。不然,秦若滅,齊卻無功,又有何面目與楚軍爭雄?楚若滅,趙不可倚,齊國又臨田氏當初天下皆亡而獨對秦軍之局。殷鑑未遠,還請大王三思。」
蒯徹的意思很明白,齊國應當尋求機會,主動介入目前秦楚的戰局中去。韓信本也是這樣想的,不由微微點頭。
蒯徹精神一振,說入了正題:「我已說服狄公田儋,若齊王肯予以信任,許其在麾下作戰,狄公願獻聊城而附齊。大王,此二縣雖小,卻臨東阿,近城陽。如今章邯幾次兵敗,楚必不欲齊國於此時插足。無狄公來投,齊國欲入東郡,需穿薛郡或泗水郡而過,楚國不許,只能徒呼奈何,難以插手戰事。有此二縣則不然,將軍可順勢攻秦,便是項梁也不能多說什麼。」
韓信笑道:「先生說得是。我確實有意入東郡,原只是想先拿下田儋,不想先生竟能說得他願意來投。不知狄公有何要求?我這裡得先告訴先生,若要來投,齊國是不能容他獨領一軍另得封地的。」
話說在前頭,這也算是他的堅持了。韓川的意思很明白,秦固然是暴秦,郡縣制卻還是要繼承的。韓信已擁三地,且自信足以用兵征伐,滅田儋而吞兩縣,不屑於也沒有必要先把人哄來再翻臉。
反正兩縣而已,只是義軍相攻的名聲不太好聽,但先前本就與田儋交戰過兩次,再追擊殲滅也說得過去。他若不願意,費點手腳拿下來,一樣可以與章邯所率秦軍交手,贏得大義名份。
蒯徹也清楚這點,所以再度詳說接納田儋兄弟的好處。除了少動干戈之外,「齊國田氏宗族根深葉茂,雖說齊王與將軍不懼其作亂,但容一田儋,便可安眾田氏之心,又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條件,他自然也已經與田儋兄弟三人談好了。當時他便開出三個條件讓他們考慮。
一是徹底棄權,做個富家翁,他負責說服齊王,將如今賺錢的那些買賣都分潤給他們。
二是仍為領兵之將,但只能駐紮於東海郡為齊國防禦他敵。齊王在家鄉深得人心,不用擔心他們作亂,他們也可以安心。
三是作齊王麾下之將,隨齊王出征。只要韓信放手任用,他們可以繼續征戰於亂世,搏一個更高的封賞。
三人沒耽擱太久就選了第三項。是韓信將他們迫到此處,又迫得不得不降,他們肯定是不甘心的。但是既然事已至此,三人也不願意就此庸碌一生。聽了蒯徹的話決定投齊國,不就是看中韓氏最終可能得天下麼,那自然是要在亂世中爭立軍功,博個封侯之賞才行,否則這投效豈不是投得虧了。
蒯徹都已經談好了,韓信也爽快:「那就請先生隨我同行,我本就要去聊城。秦楚相持,我齊國助力一二也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