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台子上沒有幕布,用竹子扎了兩片竹排,支起來擋著後台。此時竹排後面繞出個人,農夫打扮,唱著楚地小調便上場了。
樊噲小聲跟劉邦說:「跟著陳王起事的那不是從韓地徵發的人嗎?」雖然他們起義是在大澤鄉,但陳勝是潁川陽城人,吳廣是潁川陽夏人,他們是走到蘄縣起義,雖然號為張楚,後來的義軍也多是當地投奔的楚人,可最初的九百人,樊噲覺得應該是不會楚地小調的。
劉邦聽著身後跟著哼起的歌聲,也小聲跟樊噲說:「可是現在看的多是楚人。」
這還是韓信帶過來的三萬人,裡面齊人和燕人更多,要是他和項羽軍中,聽著這楚地歌謠,和著一起唱的可就不止這點聲音了。這個戲顯然不只是給齊人看的,因為在楚地起事,現在與秦軍交戰的義軍主力確實就是楚人了,齊國雖大,但只來了三萬。
加上韓氏自己也是楚人,所以編這齣戲的人,多方考慮下還是選了楚歌吧。劉邦想。
歌唱的是做活的辛苦,但唱歌的人透著歡喜,人人都聽得出來。果然,沒過一會,竹排後又繞出個女子,也做農女打扮,同樣唱著上場,端著個木盆,看著是要去河邊洗衣的模樣。
兩人相遇,農夫仲駐著鋤頭唱起挑逗的歌謠,農女魚膽大潑辣,嘻笑著與他對歌。
此時民風尚算開放,這種事並不少見,看戲的士兵們都笑了起來,有人還唱起家鄉的情歌,像是跟台上的漢子爭奪女孩的注意似的。
一場對歌,農女扭身離去,漢子摸著頭嘿嘿笑了幾聲,也扛著鋤頭下場。
再出來時,已經是兩情相悅。漢子光著脊背,女子在給他補衣,年青的漢子悄悄打開布包,拿出個烤熟了紅薯,剝了皮,塞進女子的嘴裡。
這是短時間里排出來的戲,考慮到演員的能力,負責編劇的人沒有弄多複雜的情節,而是以唱演為主,穿插著兩個鄉里青年男女最常見的相愛故事。
女子補著衣,正唱著愛慕情郎的民歌,冷不防被塞了一團甜蜜蜜的薯肉在嘴裡,歌也跟著變了,□□薯救命糧,唱韓公神農傳人救世間。
韓信聽著這唱詞,又是自豪又是不自在,彆扭得很。他還不知道,其實原本要排的不是陳勝起義,而是他在燕地率人起事的故事。
但是他還在臨淄的時候被問了好幾回,在他口中這經過平平無奇水到渠成,編劇們都覺得實在沒什麼好編排的。尤其是張良來東海郡的時候,他們還採訪過張良,那更叫一個無語,雖然張良頗多掩飾但他們還是聽出來了,拿韓信起事的過程拍,那得拍出個大秦忠臣傳。
那能拍嗎?顯然不能啊。戲劇要突出重點,這拍的是反秦主題,能拍韓信擱那傷感始皇帝英明神武可惜二世不肖毀了大秦基業嗎?顯然不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