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還是比夏天好點,夏天午後必須午休,根本不能出門的。徐春在馬車裡自己搖著扇子,很快就到了自家的橡膠林。管著這處橡膠林的也是淮陰老鄉,原來跟著陳魚一起給人庸耕,後來韓武起義時因為膽小沒敢相從,再後來悔斷了腸子,再次求到陳魚跟前。
陳魚自己是苦出身,曉得窮人的苦,跟著起事容易,起事失敗又或是中途不幸,自家年老雙親跟妻兒可沒人養了。所以他也不怪人沒義氣,求上門的,他都問一句願不願到南方吃苦。不願意的也給一筆錢相幫,願意的就跟他到南越做事。
那時候拿了錢留下的,現在不免還是要後悔,因為隨陳魚來到南洋的人,雖然替他管理橡膠種植園,但也在他的提點下湊錢一起開辟了一個種植園,就快能見著錢了。
韓川一家夫妻父母兄弟關係和諧,掩蓋了一些可能存在的不安因素。因為齊國與南越既然分了兩國,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兩股勢力。
甚至在齊國任職的人,也未必不偏向於韓川。
梁高、陳魚這兩人,顯然就是堅定的韓川一黨,而鍾離眜、欒布則是不言自明的韓信黨。
南越一開始並不太需要他們,所以他們多在齊國任職,後來韓川向南繼續開拓,需要人來組織土人開辟種植園,就把陳魚叫了過去。
陳魚一開始就在南越陸上的新拓之地帶人種橡膠,後來又增添了油棕。那批橡膠還沒成熟,他又再次出發來到由群島組成的南洋郡擔任郡守。
數年時間撲在島上,連孫子出生他都沒回齊國,只讓妻子徐春回去看看新婦和孩子,把自己的禮物帶了回去。
徐春的情況又有不同。
在橡膠還沒看到收益的時候,不管是韓川還是韓信,都發動商賈和官員自己出力到南方來種樹。出於對韓氏點金成金之能的信任,大家都相信這真的能賺錢,可南方也確實兇險,再加上國內到處都缺人,很難僱人過去開荒,只能利用土人。這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了。
這個時候,跟隨韓氏起兵的元從起了大作用,他們毫不猶豫地各自購買了僅在地圖上劃出來的林地,把歷年來為官和投資的積蓄都拿了出來,派親信家人乃至族人前往南方為大王種樹!
陳魚自己脫不開身,便叫隨自己上任的妻子出來做事,把自己家買的那片林子給開墾出來。
徐春大半輩子都過去了,從沒想到自己還有這麼出息的一天,但她也知道這是國內急需的東西,硬是咬著牙在陳魚的幫助下撐了過來,成為一個精明的管事人。
原來的土人部落收攏為民,原來的叢地開闢為園,第一批種下的橡膠樹已經出膠,後面幾批也陸續成熟。徐春有時候站在林中查問手下,抬頭看著眼前景象都有些恍惚:我一個淮陰洗衣婦,一隻腳都要進棺材了,竟然也能做下這樣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