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嬴政確實從中分析出了楚國的情況。所謂的楚太子是春申君的私生子,不過是一場誣衊。楚太子和弟弟爭奪王位,弟弟想出此等藉口誣衊兄長,使得對方失去繼承人的身份。倘若流言成真,他就能踩著兄長坐上王位了。
「楚國內部混亂,自然無暇留意秦國的動作。而秦國可以趁此機會攻取城池,擴張東出的路。現在只需要等楚王的訃告了。」嬴政合上了奏章,看向她,「楚王在什麼時候薨世?」
江寧捏著下頜思考:「我記得是今年的事情。但是今年具體的時間我不清楚。不過就在最近了吧。」
嬴政嘆了口氣:「下次記一些有用的東西。」
「早知道是這樣,我肯定不吃瓜。」江寧擺出苦瓜臉,「我一定把所有史書都背下來。」
嬴政搖了搖頭,像是想到了什麼,詢問:「你覺得弔唁的人應該派昌平君和誰去?」
她忽然想起了秦國和楚國有姻親,楚王去世自然要派人去弔唁。昌平君作為楚王的兒子,雖然沒有記錄在冊,但也得去盡孝。嬴政會選擇去這個時候除掉昌平君這個不安穩因素嗎?
但她個人覺得要留下昌平君。從上次叛亂中汲取教訓,歷史應該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
就好比她助攻嬴政打擊了呂不韋和趙姬的勢力,但不知名的力量會在她不知道時候扶植出另一股勢力,助力原本的勢力,以便原本的歷史事件可以正常發生。
也就是說如果提前拔除隱患,則會出現一個未知的威脅。會在他們毫無準備的時候突然爆炸,炸得所有人遍體鱗傷。她實在不想再經歷一次痛徹心扉了,所以昌平君得留著。
嬴政頷首表示贊同:「你說得倒也有理。比起躲在暗處的敵人,放在明面上的敵人不足為懼。」
「王上你也太相信我了。」江寧失笑,「萬一我騙人呢?」
嬴政瞅了她一眼:「我說過真話和假話我分得出來。」
他敲了敲案面回到了正題:「陽泉君如何?昔年楚王在秦國為質的時候,他與楚王和春申君私交不錯。雖不圓滑,但憑著私交倒也可以去探一探楚國近況。」
「選人事情還是王上定奪吧。」她擺了擺手,「我沒來這裡之前對他們的認識只在書本,來了之後雖然認識他們但也不及王上了解。問我容易出錯。但我想能發生當街刺殺大臣的事情,想必也不安全,還是得安排信得過的人保護。」
嬴政同意,但人選不好定。有能力,又不會引起楚國人的警覺,這個人著實有些難選。
「或許……李信?」
秦國境內跟楚國有關的將領,她只想到了這位年輕的將領。雖然攻楚失敗了,但在攻趙攻燕平定齊國李信很得力。想來應該是很有能力的人,她現在沒在嬴政身邊見到他,證明此人尚不出名。由他護衛陽泉君和昌平君正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