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以為,這是一幅表現群山景觀的畫,畫的重點是景,景的重點是山,那些顯示人類活動的帳篷不該是畫的中心,可為什麼你把最搶眼的顏色塗到了帳篷上呢?你想以此表達什麼?謝謝。】
這條留言不短,不可能注意不到,但它卻真的被冉苒視而不見了。
三天后,來了另一個粉絲在下面追加了留言:【我看畫的時候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作者的意圖令人費解。我剛好有個舉辦方的熟人,打聽到了一點作者的背景,她不是學藝術出身的,好像拿過地質學的學位。
我聽說搞地質的是要去野外勘探的,住帳篷那種,而且作者說了,畫中有一座世界名山,所以《重升》極有可能畫的是某次地質勘探觀察到的實景。帳篷是勘探者們的棲身之地,在作者心裡分量很重,才把最艷麗的色彩給了帳篷吧,我猜。】
之後,第一個留言的人給予了回覆:【我就覺得作者想突出人在自然里的特殊性,覺得是人文主義關懷向的作品,但又覺得這種表達方式太奇怪,不敢確信。你這麼一說我就能想通了,原來是搞地質勘探的,多謝。】
討論就此停滯了兩天,然後就在昨天,又來了第三人,@了第二人的留言:【這個說法只能勉強解釋為什麼只有帳篷是彩色,卻無法解釋為什麼那些帳篷看起來都快要被吹飛了。
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那作者畫的就是自己或者同行遇到的險境,畫作的目的就成了讚美地質工作者的不易。可這兩年並沒聽說地質勘探活動出過什麼安全事故,這個主題毫無時效性,意義不大。
另外,畫中根本看不出任何地質勘探活動的跡象,非要以作者的背景來強加推測,太牽強。】
第二人很快就回了:【那這位朋友有何高見?說來聽聽。】
第三人:【我這裡沒有具體的答案,但我相信,作者想表達的絕對不是某項人類活動。這畫展雖然沒什麼名氣,但也是得到業界認可的,好多人都說那個主展者會成為新秀。主展者都有這層次,加盟者不能太次吧,用這麼低端的邏輯去臆測作者的思想,也太低看人家了。
這畫從畫風上看是後印象派,這種畫肯定有深意。說有世界名山,你能看出來哪座是嗎?我看啊,那些帳篷和山搞不好都是虛像,根本不是什麼實物,不是帳篷也不是山。
看這種畫得大開腦洞,得去設想畫中之物在映射什麼。】
第二人:【並不是只有假大空脫離現實才是藝術才是高端,人文主義也更不該被套上『低端』這個詞。你大可隨便YY,反正你也不給證據,而我的推斷好歹是能找到切實根據的。作者沒有出來說明,可能因為這話題涉及到了隱私。但在沒有官方解釋之前,我的猜想還是最靠譜的。】
爭論到此為止,冉苒一字未參與。
梁煥關上手機,放回褲兜里,伸手夠到上方的拉環。
車廂里更擠了,同旁邊人已隔不出空隙,說話聲和各種外放BGM充斥在狹小的空間裡,嘈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