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堯會意:「那我聯繫一下企業經歷過破產的員工,詢問他們當時的具體情況。」
齊昭海頷首同意。
怎料,這一個電話打過去,推翻了先前的所有猜測。
針對兩人關係惡化的猜測,員工發出震驚的質疑:「不可能啊。哪怕破產後,他們倆的感情依然很鐵啊。」
第51章 供品人頭17
員工的回應, 無疑推翻了他們先前的設想。
而齊昭海他們建立在這一預設上的推測,頓時隨之土崩瓦解。
「出了這件大事,李總一開始確實很生氣,孫總也的確老是避著他走。」從員工口中, 齊昭海得知了公司破產的後續:「但後來等債主真上了門, 李總還是護著孫總的。」
因糾紛反目的說法立不住了。
那李百豐和孫廣的真正失蹤原因,究竟是什麼?
齊昭海問他:「你最後一次看到李百豐和孫廣, 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
「我走之前見過一次。」員工告訴警方:「因為企業出事後, 債主請了人三天兩頭堵在門口潑紅油漆催債,動不動還砸東西、打人, 李總就把我們這些員工都遣散了。那是我最後一次見他們。」
既然兩人相殺的嫌疑可以基本排除,這個討債的債主和他請來的人, 嫌疑立馬大了許多。
齊昭海:「債主請了要債公司?」
「應該是吧。來的那幫人個個凶得很,帶頭的那個臉上還有條刀疤。」員工的語氣里,聽得出畏懼。
雖說, 要債公司上門追債, 是以要錢為第一目的。但如果李百豐和孫廣交不出錢, 不能排除他們情緒上頭,激情殺害這兩人的可能性。
齊昭海若有所思:「不管是以企業的經營狀況, 還是以李百豐和孫廣的個人經濟狀況上來看,他們能湊到足夠多的錢,交上這筆巨額罰款的概率,都幾乎為零。」
當時法律尚不完善,對討債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約。
而且監控覆蓋面極小。
在那種要不到錢的情況下,很難保證他們不會對李百豐和孫廣, 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
齊昭海注意到這一線索,因而趁機向這個知情人士, 追問起更多與當年那家要債公司相關的信息:「你知道,那家要債公司叫什麼嗎?」
知道名字,下手查才方便。
「不知道。」員工一無所知得令齊昭海無奈。
好在,他在長達數秒鐘的思索後,從零散的記憶碎片中截取到了一個可能有用的細節:「那批上門討債的,經常提到一個龍字,不知道是不是那家公司名字里有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