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及此,也無什麼好記掛的。
歸家之後,見灶房空處果然有一草籠子,裡邊窩著兩團團小小的黃絨絨,便知這是阮氏今日去捉回來的。
哥哥秦豐收不願意挪動,蹲在籠子跟前,傻笑著跟妹妹念叨:「妹妹,妹妹,小雞子可乖了。花花說等它們長大,就能在院子裡跟我一起玩嘍。」
早前的那尾大黑魚終於淡出他視線,阮氏手起刀落,去魚鱗刨內臟,正一點點挑去細刺,預備剁肉泥滾成魚圓子吃。
長親辭世,子女輩是要茹素半載的。
奈何家中沒什麼上心,不過忌諱落人口舌,便不做傳味的樣式。
剁剁剁的響聲中,阮氏話閒:「兩隻雞子,竟要二十八個銅板呢。我尋了好幾家,這兩隻算是頂康健的。別看這會兒耷拉眼,等睡夠叫喚起來,聲可不小呢。」
秦巧:「嫂子辛苦了。」
這有啥辛苦的。
阮氏抿嘴笑笑,指了指暗處竹架上的一處,「捉了雞子,我還要了一小包蠶點呢。」
秦巧起身去看。
竹架子是她閒時候撐起來的,一人高,分做三層,最上面的一層是個大敞口的籮。籮底鋪了一層淡色的碎步,分散著不少小黑團,最上面是已經切成絲狀的桑葉。
湊得近,撲鼻而來獨屬於桑葉的青草味道。
以前在工坊的時候,她上織機,做的是生絲成布的活計。
且大同府不同於福州,桑樹難生,不好養活蠶種,織坊中多用從鳳陽種好的棉花糰子。
要論織坊何處負盛名?非江淮莫屬!且江淮的生絲價貴,運到大同府,做成雲絮般的冬被,一床便能賣出五兩銀子的高價呢!
「我還是頭一回見蠶種呢。」
秦巧忍不住好奇,「這樣鋪上桑葉子,就能生出蠶絲來?」
阮氏便笑著解釋:「哪裡就生蠶絲了。」
於是從生蠶蟲、餵飼、成繭、泡發拉扯等大致說了說,「去歲縣裡讓咱們村改稻種桑,今歲又說糧食不夠,重改種稻,但是留了不少桑樹。
這一小包生出白蠶蟲後且能吃著呢,餵上些日子,看看數目。多了便做兩床新被,少了,一人一身暖和上衣也行。」
秦巧聽她盤算,再憶起早前家中亂糟糟,心下感慨:若是當初爹沒有貪吸什麼神仙膏,有娘和阮氏在,秦家的日子絕不會淪落到眼下這光景。
她有她的感慨,阮氏也有她的心頭事。
盤算著家中銀錢,吃喝用度,二娘一辭了活計,家中再無進項,再節省也是坐吃山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