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人上前: 「陛下,臣要參六殿下散播流言,擾亂民心。」
「這段時日,民間流言肆起,頗有顛倒黑白之意。他們說六殿下是被冤枉的,他並沒有棄城而逃,相反他戍守邊關多年,實屬有功。」
皇帝蹙眉,忍不住揉了揉眉心,有些煩躁。
宋國舅見狀,上前: 「御史大人此話說的可有依據?百姓顧念六殿下的恩情,合情合理。一旦流言肆起,便是六殿下散播的?你們知道他現在身在何處嗎?他現在身在詔獄,當年親信全部隨他葬身在北境!如何散播?」
聽聞宋國舅的質問,那御史回眸看了眼宋國舅,心說真是奇了,這幾日無論他們參蕭鈺峙什麼,他都不插手,此刻倒是管上了?
皇帝此時,面上有些不悅。
御史大人暗中朝著站在一旁的太子看去,有些摸不准上面人的意思。
可陛下此時不悅,是因宋國舅之言,還是因他?他不知道。
大理寺卿見狀,朝前走上一步: 「陛下,六殿下他棄城而逃本就是大罪,是陛下念及他往日的軍功才沒有治他的死罪。如此已算是寬容,百姓不懂律法,皆是受有心之人挑唆罷了!」
說罷他聲音突然揚高,義正言辭的道: 「臣懇請陛下重新處罰六皇子。」
皇帝鳳眸微微眯起。
這傳言本就沒有源頭,他們又如何確定此事是蕭鈺峙做的?
想起昨日登聞院之事,他朝著下方的太子看去。
「今日只說流言一事,眾愛卿是否忘了,登聞院之事為大?一個小女娘,二冤同訴,生生挨了六十杖,人將死彌留,便是聽你們在此胡攪蠻纏,將她的訴狀遮掩過去嗎!」
聞言,不動聲色地寧遠侯抬起頭,看向皇帝。皇帝亦看向他: 「監察司查收戶部的帳本已呈上來。」
他沉聲怒道: 「寧遠侯,朕遲遲未讓人捉拿你!便是因為朕想親耳聽聽,你究竟犯了多少罪,竟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
寧遠侯雙膝一軟,跪了下去,他那日派人去楊鼓府上搜尋,卻未搜到帳本,他僥倖以為是楊鼓事先銷毀了。也一直隱隱擔心,是否是監察司的人查了,已呈到陛下之手。
可他在府上一直沒有收到傳召,反而收到了登聞院的消息。
聽罷,其餘寧遠侯一黨皆未再言。
此時再上去求情,便是死罪。
說罷,皇帝召江畑出來問罪。
「寧遠侯,十二年前,趙侯上旨,請陛下體恤民間疾苦,借絹絲抵萬金,繳納賦稅。可你卻利用此事,大收絹絲。在各地開設布坊,絹絲大漲,發難百姓。此罪你可認?」
寧遠侯瞪大眼睛,回眸,他朝著身後黨派一看,眾人皆低頭不言,他回過頭,自嘲一笑。
「認。」
「楊鼓之兄張橋生在菏洛一帶發現端倪,扯出當地知州李自忠。交涉過程中,李自忠與他透露,有朝中要員保他護他,才敢價格大漲。張橋生無奈登京,為民請命。是你,暗中殺了他全家,致使張橋生在登聞院聞訊發瘋。此罪你可認?」
寧遠侯冷笑: 「只怪當時那李自忠漏了一人,竟叫那楊鼓跑了。」
「往後,你勾結戶部尚書李甫堅,你為他鋪青雲路,他為你行方便。此罪你可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