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問就是睦鄰友好,未雨綢繆,不管會不會打仗,先把公主送出去再說。
孟昔昭尋思著,大齊人可能心態已經扭曲了。
上層是什麼想法,底下人是不會知道的,為了讓他們覺得輸送公主是好事、一點都不丟臉,上層甚至會大力宣揚,說公主嫁出去是為了結秦晉之好,是極度光榮的事情,一年兩年,沒什麼效果,十年八年的下來,人們對嫁公主這種事就會感覺很常見,甚至假如不嫁了,他們還會有意見。
怎麼不把公主嫁過去了?不嫁公主,怎麼宣揚我們大齊國威,怎麼顯示我們大齊胸襟廣闊?
孟昔昭撐著臉,百無聊賴的晃了晃腿。
教化民眾這種事太高大上了,他管不了,他還是把眼下的問題解決了吧,明天去月氏驛館,他要帶什麼見面禮呢?
*
月氏驛館在淮河對岸,也就是大報恩寺東邊二十丈的長生街上。
長生街就是驛館一條街,除了各個國家的驛館都設在這,這裡還開了很多家客棧,有的是大齊人開的,有的就是外國人開的。
但不管哪國人開的,招待的都是外國客人,孟昔昭今天沒坐馬車,一路走來,就沒見過幾個大齊人,各國的商人穿著不同的服飾,用各自的語言跟別人交流,孟昔昭駐足聽了一會兒,發現一句都聽不懂。
越在這種時候,他越覺得扎心。
因為上輩子,他的大學專業就是小語種專業。
然而非常不幸,他學的語種來自非洲,一點都幫不上忙。
除非大齊能在孟昔昭有生之年造船出海,不然,他的這個技能點,怕是一輩子都用不出來了。
悠悠的嘆了口氣,孟昔昭邁步走向月氏驛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很快,月氏使臣就出來見他了。
這就是給月氏人辦事的好處了,月氏人自己也知道,說不定哪天他們就又開始當大齊的小弟了,態度上還是過得去的,畢竟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要是換了對面的匈奴,孟昔昭今天能不能見到人,都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