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糊弄晉公也是要廢掉不少心力的,雖然她有把握,但是到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晉公累了,讓殿內的樂者再盡些心力吧。」
【妺喜、妲己和褒姒都只留下了傳說和隻言片語,我們對於其本人存在的真實性甚至都不能得以確認,更遑論探究她們的真實想法與動機。
而與她們不同的,是正式邁入有史時代的驪姬。
雖然在男性敘述視角之下,我們也只能得到碎片化的故事,但顯然,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這個女子的野心與手段。
驪姬通過控制和糊弄晉獻公以參與朝政,體驗到了權力的快樂。
而若是想要繼續擁有權力,那麼必須要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下一任國君。
為此,她離間晉獻公與三位兒子之間的關係,致使太子申生自殺,公子重耳
、夷吾流亡國外十九年。
值得一提的是,加上驪姬與其妹的兒子,這五個兒子之中,竟然只有太子申生沒當過晉公呢。雖然其中有兩個每個人只有一張單月體驗卡,但也算是當過了嘛。】
驪姬聞言便是神色一凝。
重耳、夷吾?
她先前對於晉公的這兩個兒子,雖然也有提防,但是到底還是將重點放在了太子申生的身上。
可如今天幕竟然告訴她,這兩個公子也都當過晉公?
而且天幕既然說她兒奚齊也做過國君的話,豈不更說明這兩個公子是犯上作亂?
雖然他們二人已在流亡,看來也還是萬萬不能放鬆警惕的。
奔波在外的重耳與夷吾感到背後一涼。
但是其他聽到天幕之語的諸侯們顯然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
流亡的,兩個,還是活著的未來晉公誒!
這不施展一番合理嗎?
【而史學界將這段故事定義為「驪姬之亂」,無外乎便是因為驪姬對於晉獻公這三個兒子秋風掃落葉一般無情,而後晉國又因大臣不服,兩個月之間,連殺驪姬姐妹的兩個兒子,驪姬便成為了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而已。
但實際上,俗話說的好,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難道活躍於歷史之中的那些男人們便會心慈手軟嗎?不,他們遠比驪姬的所作所為更加殘忍血腥,史書之中的斑斑血跡便是最好的印證。
而驪姬不過是運用自己的手腕與優勢以想要達成自己在政治上的野心而已。
這實在是一件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
驪姬聽到自己姐妹之後的結局,雖然為之一凜,但是卻也決計沒有退縮的想法。
如今對於她們姐妹而言,早已是你死我活的殊死爭鬥。
她所能做的,當然也只剩下了一條路,那就是在敵人掐死她之前,儘可能多地先把敵人給幹掉。
而其他朝代的許多人紛紛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