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令之。」梅浩南手持口供,默念這名字,眼底寒光匯聚,冷道:「這個崔尚書,真是深藏不露啊。」
郭宵聽到這個名字,內心驚駭無比,面上鎮定地問道:「將軍此刻可是要入宮回稟陛下?」
梅浩南卻一扯薄唇,將那供詞置於燭火上。
只見火光騰起。
付之一炬。
郭宵愣愣地看著,「這……」
梅浩南拿出帕子擦了擦染血的手,回身看著郭宵,平靜道:「陛下自有用意,郭大人不必多加揣測,這供詞裡有些細節不對,我會重新再讓人寫一份,郭大人如今只需要對今日之事保密,切不可打草驚蛇。」
一邊面無表情地這麼說,梅浩南內心也是感慨不已。
刺客會供出崔令之,也被料事如神的陛下猜到了。
不過陛下對他的吩咐是,如果審出是崔令之,那就暫時不要聲張,
為什麼?
梅浩南起初不明白,審訊的過程中一直在暗中琢磨,有些體會到了陛下的用意。
崔令之和蔡古,這二人,一個文臣,一個武將,要論影響,自然是門生眾多的崔氏一族更有影響力,但蔡古才是實實在在握有兵權之人。
自趙家倒了之後,這樣的局勢就幾乎被重新洗牌了,如今除了鎮西、平北二軍各掌幾萬大軍以外,便是各地節度使手中的兵馬、京畿南衙內府兵馬、北衙神策軍兵馬、遙領關內道和河東道折衝府兵馬的十二衛。
各地節度使先不論,單單從前的南衙內府,就有一半都掌控在張司空手裡,神策軍被掌控在趙家手裡,人數兩萬,且離皇城極近,且全部為精銳騎兵。此外,關內道折衝府兵馬近二十萬,多數武將明里暗裡都與張司空有所往來,而河東道作為抵禦北方的塞要之地,也是趙家軍發跡之地。
如今趙家主動上交兵權,陛下已經將兩萬騎兵精銳的神策軍掌握在自己手裡,姑且可以和張司空抗衡了,但十二衛中的那些遙領折衝府的武將也是個麻煩事。
蔡古也是之一。
他做到左武衛大將軍的位置上,按照武將品階,是與當初的趙德元近乎平起平坐的。
站在張司空的角度,一定不願意折損這個助力。
如果對方事先多留一手,刺客非要多說個人名不可,供出崔令之遠供出蔡古虧損要小。
梅浩南想的八九不離十,姜青姝的確是認為,張瑾更可能保蔡古。
畢竟蔡古出事,安西戰局可能就徹底脫離張瑾的掌控了,而且這件事中,張瑾一直在被迫幫崔令之擦屁股,他也許會不滿於受到崔令之拖累,又無奈於雙方聯繫太過緊密。
如果他狠下心來,借她的手自斷羽翼打壓崔家,未來再扶持更可靠的黨羽,將來崔令之萬一超出張瑾的掌控,那也只是一枚棄子,張瑾隨時可以除掉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