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她私下命人搜集了許多季貴妃娘家人, 以及寧王本人的罪證。
都察院都是言官, 而大晉的朝廷又是監察權高於一切的機制。
都察院的監察御史和六科的給事中,這群言官雖說官位大多都只是六七品, 手裡權力卻不小,有直接上奏天聽的權力。
說難聽點, 他們很多時候就像是一群瘋狗,逮到誰都敢上去咬一口, 甚至還有為博出名, 單純為罵而罵的。
所以容青玹決定離開都察院之前, 利用一下手中的權力。
滿朝文武本以為容青玹銷假後, 會撂下都察院的事,直接進翰林院。
沒想到她離開都察院之前, 還作為監察御史上了最後兩奏摺。
其一,是請寧王就藩。
原因是寧王已經成年, 也在宮外開府了,又已大婚了,本就該就藩的。
只是季貴妃受寵,滿朝官員都不敢輕易上奏讓她的兒子就藩。
畢竟,就藩意味著失去了競爭皇位的資格。
容青玹此舉引得滿朝震驚,大家都以為她瘋了,為什麼要平白去得罪一個受寵的妃子和皇子。
就連她父親容雁歸,也難以理解她的做法。
不過容雁歸併未阻止她,更沒有因此訓斥她。
畢竟他是個極為傳統的人,認為立嫡立長方為正統,而寧王既不占嫡又非長,本就不是他所擁立的未來儲君人選。
所以說三皇子如果能早日滾蛋,還合了他的心意。
其二,就是奏請十五皇子蕭豐瑞出閣讀書。
雖說未直接言明讓皇帝立太子,但六歲的蕭豐瑞出閣讀書,在政治上意味著他得到了太子的待遇。
蕭豐瑞養在深宮,自然不可能有大臣進後宮教皇子讀書,對皇子的教導之權全握在皇帝的手中,只能在內宮裡學習,能接觸到的人也只是皇帝本人,太后,皇后妃嬪及內官等人。
而出閣讀書意味著可以挑選文武大臣,專門給這個皇子講學,把未來的皇帝培養成為文武全才。
可以選資望高的大將軍,大學士及翰林院的官員及給他講學,這些可以說是皇儲才有的待遇。
容青玹的這兩本奏章,得到了她的座主內閣許首輔和她父親容雁歸的認可。
許首輔是容青玹去年會試的主考官,與她自然是座主和學生的關係,也就是師生關係。
在朝為官,師生關係和同鄉關係是最牢靠的兩種關係。
老師提攜學生,學生高升後老師致仕了也可以朝中有人,以免在野後被政敵清算倒大霉。
而地域關係也是同理,大家天南海北地考到京城做官,有著同鄉關係的兩個人在感情上天然就近一些,相互提攜,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