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彥一笑:「這倒真是范大人一貫的作風,下官還記得,家父就曾說過被他哄著去給石橋題字的舊事,當初范大人還有個『修路縣令』的外號呢。」
潘昱莞爾:「這我倒是不知。不過你也看見了,這甘州城裡,包括通往各個縣城的道路俱是整修過的,都是范大人在時下的命令。如今咱們倒是修無可修,只好吩咐下去,把鄉下的山路也修修,再好好修修甘州通省城的官道了。」
段文彥拱手:「是,大人。」
這件事吩咐下去,長青也知道沒那麼容易做成,七八個州府,能有兩三個好好修路就不錯了,他也不一味催促,反正誰商路通暢賺到了銀子誰知道,一旦看到成果,剩下的就能跟上了。不跟?那也沒辦法,要麼有更好的法子讓老百姓都吃飽飯,要麼就等著考績下等唄。
這還是許杏提醒他的,畢竟他的職位高了,要管的人多了,地方也大了,再事必躬親非把他累死,而且還沒有效率,所以必須學會分派任務,考核反饋。長青前世到死都是個縣令,今生雖說一步一個腳印的升遷,算得上十分迅速了,可是他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當一個上位者,許杏的提醒來得真是又及時又重要。
他想通了這個道理,把這個差事安排下去,就轉回來處理眼前的寒潮災害。按理說還不到十月,實在不該這麼冷,也不知道過些日子會不會再緩和一陣子,可是天氣的事兒誰也說不準,為穩妥計,他只能做最壞的打算。
頭一件事,要求所有州府縣,抓緊時間做好麥田除霜工作。甘陝一帶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現在有了紅薯,就是兩種作物輪作,夏天麥收之後種紅薯,秋天紅薯收完再種上冬小麥,現在地里的就是剛種上不久的麥子。這樣寒冷的天氣,時間短還好,時間長了麥苗也會受不了的,就需要人為進行加溫除霜。這個活計莊戶人家沒人不會,不過就是十分辛苦,而且也要防著明火燒毀莊稼,長青要求各級官員都要去地頭監督查看,作為勸課農桑的一項,誰也不能因為天冷就不去。
第二件事就是有關百姓防寒防凍的了。讓所有百姓都住上暖和的房子,這事兒只能是心懷天下的文人們的夢想,長青從來不做夢,他提出的還是當年在安龍縣時的辦法,讓每個城鎮、村落都能有一個避寒之處,供赤貧之人熬過寒冬。現蓋這樣的大宅院是來不及了,也沒那麼多銀子,便就地取材,城鎮中可以選城隍廟、土地廟、庵堂等窮人聚集之處,村子裡則大多是祠堂或者土地廟之類的地方,修整好屋頂、門窗,再儲備上柴火、棉衣等物。至於這些東西哪裡來,那就看當地的官員了,衙門裡出也行,發動富戶百姓捐贈些許也行。
「其實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長青道,「若是百姓富足,家家都有新屋居住,根本就不需要官府費力。」
許杏卻不贊成:「治標不治本是沒錯,不過即使是家庭富足,也不一定沒有人無處可去,你想想當初咱們怎麼在臨川救下的李氏母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