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杏作為學生家長,孩子進了考場也就完成了任務,自然有心情跟許久不見的董三太太敘敘舊了。
董三太太早就候著許杏了,卻一直等到縣試開始才來拜見,也是十分有眼力勁兒了。她見了許杏,寒暄了幾句就直入主題:「范夫人,民婦聽說您在京城的布莊裡長年有低價布匹,便打聽了一下,這才知道您開了織布作坊。」
許杏沒有刻意隱瞞:「正是,你府上的消息倒挺靈通。」
「夫人面前,民婦也不敢弄什麼玄虛,只想問一下,民婦家裡能不能也參一股?」董三太太問。
許杏看著她,發現她微笑的神色十分僵硬,顯然非常看重此事。她沒急著拒絕,而是問:「你們府上不是一直做南北貨、商隊的買賣嗎?」
「是這些為主,不過旁的營生也是做的,尤其是賺錢的營生。」董三太太坦白道,「民婦當家的如今已經是董氏家主,不過民婦這兩個兒子,總有一個要分出去,自然要另找個來錢的路。」
這話觸動了許杏的心腸,想到她剛跟兒子說起過家業繼承分配的事,再看董三太太,便有幾分共情,之後再說起紡織廠的事,她也就把能說的都說了。
董三太太無疑是做了充足的功課的,仔細的聽完,就提出了合作。許杏出技術,幫忙生產紡紗機和織布機,作坊織了布,一部分在董氏的銷售網絡里銷售,另外的大部分走商隊,運往西邊他國,或者上船,出海,得到的利潤四六分。
「出海?」許杏沒想到他們連海上貿易都做了起來。
董三太太點頭:「做了兩年了。我們不貪,不走遠,最遠到呂宋,貨物一出一進就回來,倒也有不少利潤。」
許杏當然知道這其中的暴利,也不追問,而是道:「三七分吧,我三你七。我只出了機器和手藝,你們組織生產,採購原料,還要長途跋涉的運出去,更別說還有海上的風險呢,我拿這些就足夠多了。」
第239章 一同返京
對於海上貿易的風險和收益,許杏還是了解的,於是她婉拒了董三太太的邀請,只接受了布匹一項的合作,對於他們出海走的其他貨物,她也不多打聽。
董三太太由衷道:「夫人實在是有大格局的人,即使是這般暴利竟也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