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伶們一般也沒念過書,戲本子口口相傳,傳訛了的不在少數,普遍文化都不高。能想起這樣的名字,也就是王雁芙對新來的小徒弟最大限度的祝福了。
阿光就跪下磕頭,軟軟地說:「紅鵑謝謝師傅賜名。」
王雁芙十分滿意他這禮數周全的范兒。笑著受了禮,扶起來拍打拍打衣裳,就把他領回去,跟徒弟們這麼介紹了。
師兄弟們大都是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口一個鵑兒就叫了起來。王雁芙見他們處得不錯,也挺滿意的,叫來年紀最大的師兄,來給他講一些基本的行動坐臥等動作,即刻就練了起來。
一晃幾個月過去,阿光不知不覺竟學了一折《起解》。
王雁芙挺高興:「找機會試試吧!」
這便改了身行頭給阿光穿了,又在茶樓里掛了個水牌,請了自家師姐妹來春興班教了幾天,單獨給他把這折戲磨好。
其實這一切都很倉促,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阿光還沒有全然咂摸過味兒來,就懵懵懂懂地站在了出將門上。
師傅一聲:「走!」他就像平時晚上練的那樣,跟著燈光最亮處走,把這些天日日都掛在嘴邊的一折戲,一板一眼地演了出來。
下了戲,王雁芙就更高興了。
一般新人初登台,總是會有點緊張,忘了詞的、劈了嗓子的、被人喝了倒彩的、慘遭退票的,大有人在。而阿光這回登台,雖然不太靈動,好歹是一個錯也沒有,全順下來了,已經比很多人都強了。
再者說了,阿光模樣俊俏,扮上戲就更好看。玉堂春在這一折里楚楚可憐的做派,他並不用太多揣摩,只要好好唱下去,就對味。
果不其然,阿光唱了幾天,越來越順,連帶著茶樓的生意都好起來了。附近幾條街的街坊,只要有閒空,必定來聽兩聲杜紅鵑的《起解》。茶樓二掌柜給春興班分紅的時候,也是喜笑顏開,恭喜著王雁芙收了個好徒弟。
第73章 彩樓配
不知不覺, 冬天到了。
胡同口高大的楝樹上,葉子早掉乾淨了,一串串成熟的楝豆已經半干, 密密匝匝掛在樹梢上。
這是整條胡同第一個亮起來、暖和起來的地方。顧影看了會書,縮著肩膀,朝手心呵氣。清晨的薄霧還是有點冷,那呵氣冒著白煙, 剛到手心, 熱乎勁兒也就散了。
此時從胡同裡頭, 裊裊婷婷走出來一人。苗條身材,捏著條手絹兒, 挺著背,繃著腰, 步子細碎。行動裡帶著股子說不上來的意味,像長了鉤子似的,在顧影心裡撓了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