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玉盡一切可能的為他們排除前往嶺南的障礙,但這路卻是縮不短。好在這一年的時間,也可以給她做更多的準備。
王懷玉找到鄧蠻生,將西北一事同他簡單的說了一下道:「情況便是,現在已經有三萬西北百姓南下,知州大人若是願意,便交一半給你安置。」
人口,一向是嶺南的痛點。尤其是桂州。桂州的人不多,有一半以上還是少數民族,基本脫離朝廷的管教。在日常生活中,漢人和少數民族發生矛盾了,少數民族也是一個寨子一個寨子的來,壓得當地漢人幾乎翻不過身來。但如果西北的百信過來了,別管他們是流民還是啥,反正只要不是少數民族,不和他們抱團就行。
鄧蠻生明白王懷玉的意思,心裡也有了想法。
要是這些人過來,應該會比少民好管教一些。不過幾萬人,他哪裡來那麼多地方安置?鄧蠻生眼饞這些人,但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在那裡。
王懷玉知道他要說什麼,截住他的話頭道:「田地的問題不用擔心,只要是我手裡幾個縣有的,不管是梯田,還是種茶養蠶,只要大人願意來學只管讓人來學。或是要我們派人去教的,我也絕對配合。你只需要吧哪些無主的山地坡頭分給他們即可。」
「百姓的生命力比我們想的要頑強,只要第一年我們提供點糧食,給他們一塊可以耕種的地,第二年他們就會給你一個驚喜。」
鄧蠻生合唱不知道呢,但他還是不敢擔下幾萬人的生命,思慮了一下還是謹慎道:「桂州現在安置一萬餘人是可以的,但多了還望郡主另做考慮吧。」
王懷玉表示理解:「沒問題,等第一批人過來了,知州大人儘管過來挑。若是後面覺得還需要,還有第二批、第三批。」
只要把第一批的三萬人安置好,接下來的人就能一點點規劃下來。想到之前嶺南養活了近億人,王懷玉不信她連這幾十萬人都養不活。
她不但要養活,還要養好!
豪言壯志許下,該如何實現卻又是另一回事,王懷玉絞盡腦汁忽然想起大齊旁邊的南詔似乎有一種高產的水稻?
想起了這一線索,王懷玉怎麼也不肯放過,不惜把自己身邊的隱衛派出去。
隱衛穿梭於大山之間,三天便越過了兩國邊境,他們拿著大齊這邊的水稻穗子在南詔來回尋找。郡主說了,只要和這個稻子差不多分量的、長得不一樣的、比它還要多稻子的都要重點關注。
然而現在只是插秧的時候,還看不出到底哪個才是他們想要的,也拿不到種子。這也註定是一次長期的任務。
嶺南,王懷玉抓緊時間給各個縣下開荒的令,蒼梧幾個縣的百姓,才種完水稻就要緊趕著期去種黃豆、綠豆、紅豆、飯豆這些東西。還有家裡的菜園子、田間地頭的犄角旮旯都讓種上了冬瓜、狗爪豆這些可以頂飽,產量又高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