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啊不懂。
戚將軍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傷重未愈的秦青魚跟著昭陽公主一起打道回京。
這一路有驚無險,一如眾人所料,死士一波又一波,都是豁出命要殺昭陽公主。
奈何公主親衛都不是吃素的,兩萬精衛再護不住一個公主還了得?更何況,昭陽本身就武藝不俗,秦青魚雖傷重難敵,可耳聰目明,總能及時發現危機,這就更安全了。
昭陽公主活著回京,京中皇帝一黨人心惶惶,大概只有小皇帝自己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單純地擔心著皇姐回來,單純的害怕皇姐。
秦青魚半路便與昭陽商量好了對策,人還未回京,便在京中動作不斷,逼得皇帝黨狗急跳牆,領著近三萬御林軍殺出京城,口號居然也是清君側,真是都不能換個藉口。
三萬御林軍對兩萬親衛,又是一路奔波風塵僕僕的親衛,無論人數還是體力都是御林軍壓倒性優勢,卻不料,等真殺過去才發現,兩萬親衛里居然混入五千戚家精兵,那一個個可都是以一敵百的勇士,這些常年呆在京城沒經歷過風霜的御林軍哪裡是他們的對手?
這五千精兵直接扭轉了原本勉強勢均力敵的局勢,三萬御林軍死傷近萬,剩餘的實在不想跟自己人打,紛紛投降。
就這樣,還沒來得及成氣候的皇帝黨,輕輕鬆鬆就被昭陽公主連根拔除。
待昭陽公主回宮,三年前血洗過一遍的朝堂最後一次大清洗,剩下的再也無人敢置喙昭陽,昭陽徹底成為大梁只手遮天的權貴,朝臣只認公主,不認皇帝,甚至有人上書昭陽效仿女帝登基為帝。
昭陽並未理會那些奏摺,卻也沒有訓斥上書的臣子,一時間眾人也摸不清公主到底何意?是想做這個女帝?還是不想?
登基一事先不談,昭陽此番不顧危險趕往邊關,與准駙馬脫不了干係,既然公主如此看中蘇月娥,那他們就投其所好,紛紛上書擇吉大婚,這樣准沒錯吧?
卻不料,昭陽公主竟然按下了大婚的摺子,依然當做沒看見。
這……眾臣都捉摸不透了,難道公主當初只是找個藉口把蘇月娥送去邊關,為的就是讓皇帝黨露出馬腳?然後好一網打盡?
這蘇月娥也確實驍勇,巾幗不讓鬚眉,此次殲滅蠻夷,蘇月娥功不可沒,難道公主還真是虛晃一招?真是衝著蘇月娥的將才?所謂女駙馬真是幌子?
眾人越想越覺得事實就是如此,昭陽公主當真是深不可測,這一趟邊塞之行越發的撲朔迷離,原本朝臣多少還能揣測鳳意,如今再無人能看透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