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子昱挽挽袖口,半蹲下來:「那我們先把這些弦分一下類。」
溫辭一愣:「你都認識嗎?」
這對於沒有專業知識的藝人來說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節目組搞這齣無非是想襯托普通人對傳統樂器的知識空白,先給嘉賓一個下馬威,之後肯定會有語音或專業人員來指導他們完成。
「能認出其中一部分,」蕭子昱保守道:「蠶絲弦柔韌,羊筋弦堅韌,棉麻會粗糙一些。」
他拿起一跳給溫辭辨認:「這種手感就是蠶絲。」
兩人頭對頭蹲在地上,對著兩隻大筐,將近百根琴弦按照材質和長短分了六份。
時間過去一個多小時,導演組沒有出聲打斷,溫辭扶著有些酸痛的腰,感慨道:「比起之前的一團亂麻這樣就清晰多了,子昱是不是來之前特地研究了古典樂器?」
「以前湊巧有接觸過,」蕭子昱周全地回答,「勉強能猜出個大概罷了。」
他拿起一把一米多長的蠶絲弦:「這應該是古琴的。」
蠶絲弦音色溫潤內斂,能襯托古琴寬廣的音域,兩人將琴弦勾上,輕輕撥動,果然聽到清凌凌的脆響。
溫辭見過琵琶,指著一堆中短的琴弦說道:「這應該是琵琶的弦吧?」
蕭子昱沉吟:「這是阮,琵琶的音色柔和,弦更細,阮聲音厚重,弦也粗一些。」
「看來我要認真記筆記了,」溫辭笑道。
「我也只是略通皮毛,」蕭子昱不敢居功,「傳統琴藝來源淵博,展示在這裡的不過浩海一粟而已。」
兩人又花了些時間把剩下的琴弦一一對應,共組裝出了近十把樂器,手指都被琴弦勒出了一條條紅痕。
節目組果然在時刻觀察著他們的動向,最後一把月琴剛組裝好,木製地面緩緩打開了一個暗格。溫辭將裡面的線索紙條拿出來,緩緩念道:「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他隱約記得這是課本中的一句詩,卻被這沒頭沒腦的後半段搞懵了:「這是什麼意思?我記得前兩句好像是,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詩勉強還會背,其中的含義早就忘了,溫辭斂起眉頭:「這裡面會有什麼線索嗎?」
「綠綺泛指古琴,」蕭子昱思考片刻,恍然道,「他的意思可能是要我們彈一首曲子。」
沒頭沒尾的一句詩里能藏著什麼曲子,溫辭有些疑惑:「難不成隨便彈一首就可以?」
「如聽萬壑松……」蕭子昱喃喃道,「是《風入松》,廣陵嵇康的曲子。」
他將古琴取下來,置於方桌上,憑印象彈出了其中一小段。起初還有些生澀,隨著指尖在琴弦上遊走,漸入佳境,錚錚琴音如松如竹,在空曠的房間內迴響不絕。
一曲結束,溫辭忍不住鼓了鼓掌:「太好聽了,之前只在網上看到子昱彈琴,沒想到還能聽到現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