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幾輛馬車從知州衙門裡出來。
早已等著的士紳,都湊了上來,後頭是烏怏怏的和州百姓。
霍五、鄧健等人親自出來送老知州,見此頗為意外。
牛清帶了緊張,連忙帶人,將幾位首領護在中間。
霍寶站在老爹身邊,很好奇了。
因為他看見了一物。
萬民傘。
這是官場禮節,表示地方百姓不舍父母官的。
好像還有什麼脫靴禮。
如今和州已經不是朝廷的天下,地方士紳父老還能這般相送老知州,可謂人心如鏡。
看著披盔戴甲的兵卒,士紳百姓略遲疑,卻是依舊走了過來。
他們不敢直接奉承滁州軍,卻不礙他們來送老知州。
老知州主政和州十年,政通人和,大家都念他的好。
和州富庶,多賴老知州德政。
就算老知州不是正常致仕,可這番都是為了保全和州生民,大家不舍老知州的心是一樣的。
連夜準備的萬民傘,由城中幾位耄耋之年的耆老,親自送到老知州面前。
為首那耆老年將百歲,堪為人瑞,顫顫悠悠走向老知州。
老知州連忙扶了老人家:「怎麼連您老都驚動了?」
「那年老父母來,老朽八十八,來接是小老兒之幸……如今老父母走,小老兒九十八,還能相送,亦是老朽之幸……」
耆老扶了老知州的胳膊道:「大人是積德之人,以後定會惠及子孫……祝老父母此去,山高水長,平平安安……」
士紳百姓不知何時都跪下,齊聲道:「祝老父母此去,山高水長,平平安安……」
老知州,潸然淚下。
第153章 和州之和
闔城士紳百姓從州衙,送到城門口。
從城門口,又送出去十里到長江渡口。
目送老知州上船,船隻漸行漸遠,直至不見。
士紳百姓,才扶老攜幼回城。
然後發現,城門不關了。
大家驚訝一下,就撇開不去想了。
嗯,不關才對,這才是和州。
和氣的和,日子恢復太平了。
……
渡船上,老知州回到船艙,看著眼前五彩斑斕「萬民傘」,心潮激盪。
與那種整齊規整,都是綢帶做的漂亮的「萬民傘」不同。
這個萬民傘上邊密密麻麻、重疊無數層的帶子,五花八門。
有簇新綢緞,有更精緻的緙絲,更多的是布條,一指粗細、兩尺多長,甚至還有些布條已經褪色,是兩、三段短布條接起來的,夾雜在其中,並不顯得突兀,反而十分和諧。
幾位耆老說了,這是和州士紳子弟,連夜走訪城中各家各戶,說了老知州要歸鄉,大家準備萬民傘之事,無一戶拒絕,都是出了布帶。
老知州摸著這布帶接頭,跟旁邊長子唏噓道:「為父遊宦三十年,行跡四州,做了三地父母官,今日才見真正的萬民傘是這等模樣。」